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3 21:04 5
在秋意渐浓的季节,幼儿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节活动教案及反思合集”即将拉开序幕。
1. 三、结束部分
2.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3. 活动三:我会做月饼。幼儿园准备了各种制作月饼的材料。小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做月饼。中大班的孩子在《我为爷爷打月饼》的旋律中,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月饼。
4.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绪变化。
5.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6. (五)、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7. 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8. 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9. 能大胆地选择色彩印画“月饼”,并展开想象,让“月饼”飞起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10. 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11. 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12. 活动反思:
13. 活动重难点:
14. 五、想象添画
15. 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16. 活动准备:
17. 过完中秋节来到学校,孩子们在班级兴高采烈的讨论中秋节去哪玩了,吃了什么味的月饼了,奶奶讲嫦娥的故事了等,他们对中秋节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18. 三、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感情。
19. 重点:提醒孩子蘸色时颜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励孩子交换颜色印画。
20. 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吃月饼(故事开始,从前)
21. 幼儿添画,提供勾线笔和颜料,用画或印的方法让“月饼宝宝”飞起来。
22. 重点:翅膀要印在“月饼”的两侧。
2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图片):毛毛和托托在做什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毛毛这时候的心情怎么样?
24. 幼儿再次阅读,边看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倾听教学CD。(教师讲述时,注意在语气上表现毛毛的不同情绪。)
25. 三、教师示范用萝卜蘸颜料印月饼
26. 鼓励小朋友大胆走上讲台讲讲他们已经知道的有关中秋节的美丽的故事和传说,然后老师再做补充。
27. 活动过程:
28. 一、开始部分
29. 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30.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向往。
31. 本次活动设计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被动,所以,这类活动应放在中秋节前后来搞更能加深对节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动当中。
32.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33.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34. 能说出中秋节的起源。
35. 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36. 活动四:品尝月饼,分享快乐。老师和孩子们聚在一起分享香甜的月饼。大家说着说着,笑着,品味着,一幅幸福和谐的画面是自然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月饼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37. 师:“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我们要做些什么的?”(赏月,吃月饼)
38. 教师宣布中秋节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给每位幼儿一边吃月饼,一边听音乐。感受与同伴在一起过节的快乐。
39. 三、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40.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幅图片):毛毛看到了谁?(介绍小灰鼠托托。)这时候他的心情怎样?
41.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2. 各色颜料、薄海绵、冰盒、美工服;
43. 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44. 感受好朋友之间诚挚而深厚的情意。
45.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
46.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47. 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令人感动的事情。
48. 活动目标
49. 在课堂中会脱离备课的预设问题,出现一些新问题,觉得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在课堂中老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新生问题,不用压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50. 二、根据阅读线索进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51. 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52. 二、与幼儿讨论:
53. 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54. 通过阅读图书和童话剧表演,理解故事的内容。
55. 一、谈话导入
56. 孩子已经融入了主题,知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还有圆圆的月饼,他们参与活动是快乐的,自由的。对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画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拿起“月饼”就印满了画纸,似乎也过于投入自己的作画游戏而忘记了还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着他们去碰触。尤其在让月饼“飞起来”时,让双手蘸上喜欢的颜色,印在圆圆的“月饼”上,让孩子的快乐达到了高潮。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更加体会了目标为教学、为孩子服务的意识,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生成孩子喜欢的活动内容。教学内容是要我们去选择的,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有意识的设立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57.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58. 技能目标:能自信的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讲述和表现。
59. 教师:到底发生里什么事情,让毛毛会有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60.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61. 活动一:家长助理、老师与孩子分享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如《嫦娥奔月》、《月亮的新衣》、《吴刚折桂》等。
62. 提问:
63. 让孩子知道中秋节的由来,感受月亮的变化和团圆的意义。
64. 出示圆盘,“月亮在这里呢!月亮你快飞到天上去吧!”
65. 鼓励幼儿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师简笔画出。说到长翅膀时,教师演示双手蘸色印的方法。
66. 认知目标: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并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67. 活动过程
68. 上述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也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并得以传承,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同龄人之间的情谊,分享的喜悦,深厚的中秋情怀和中秋的意义。
69.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70. 蓝色背景图(长卷)、大萝卜切片做印章、黄色圆盘(后面贴两翅膀)。
71. 师:“这么多可爱的月饼宝宝,我们怎么让它们飞到天上去和月亮宝宝玩呢?”
72. 伴奏:《爷爷为我打月饼》
73. 对孩子们的心里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还没有完全了解,孩子们对月亮变化图理解的不够透彻。老师应该合理引导再简化成卡通版的更好。
74.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75. 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76. 幼儿自主进行阅读。
77. 一个完整的活动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操作过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观察和了解,对孩子的观察,对孩子能力的了解,设立一个可行性的目标,适合孩子才是正确的。在一个活动中,孩子获得了什么发展是在老师的预设之内的,也有是预设之外的,这才是活动本身带给我们的思考。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是我们围绕的中心,只有关注了孩子,才能发现活动的价值。本次活动可以说是较完满的,在幼儿示范印画时可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相信孩子。
78. 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79.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80. 一、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81. 集体讨论选择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