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3 09:13 6
开篇,以数学之美启航,引领学生驶向知识的海洋。
1. 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
2. 13
3. A1 B任意数 C2 D1或2
4.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5. (二)新知探究1:
6. 二、 探索与思考
7. 数学思考
8. 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9.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10. 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11.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12.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
13. 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 卡车
14.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15. (
16.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范文
17. 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18. 求出图中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9. 2平行线
20. 知识与技能
21. 解方程是确定方程的解的过程,是同解变形过程,在这里,解是动词。
22. 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找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会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3. 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24. 二、教学重点、难点:
25. 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6. 教学难点: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27. 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28. 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9. 小青家3月份收入a元,生活费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2400元,求三月份的收入
30. 1引导学生把题中的数量用表格形式反映题意:
31. ②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32. 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33. 11
34. 难点: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列方程。 课后记 教学完成情况 □正常完成 □提前完成 □未完成 学生接受程度 □完全接受 □部分接受 □完全不能接受 学生课堂表现 □很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 上次作业完成 □完成 □未完成 (完成质量: 分/5分制) 上次笔记整理 □完成 □未完成 (完成质量: 分/5分制)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35. 9—
36. 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1 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37. 10
38. 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
39.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40.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42. 小结与作业
43.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 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4. 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45. 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46. 四、教研工作
47. 要点总结:小组讨论归纳,本题解题时的一般步骤:①画数轴②描点;③有序排列;④不等号连接。
48. 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你有没有见过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
49.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50. 复习、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