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3 02:34 7
岁月流转,夕阳无限好,在这金色的黄昏,一场盛大的少年盛宴即将拉开序幕。
1.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2.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3. “四盘”是指红烧鲤鱼、炒和菜、蹄花和小白菜心,“两碗”是指鸡汤和糊羹。其中,红烧鲤鱼当天是不吃的,寓意“年年有余”,此外,老南昌还相信,鲤鱼能听懂人话,它将把人们在饭桌上许下的心愿带到“龙王”那里;炒和菜是南昌一道特色菜,用豆条、肉丝、笋丝、芹菜、大蒜、红萝卜丝、黄花、墨鱼丝等菜和在一起炒熟做成,故名“和菜”,寓意“和气生财”;蹄花完整烹制,取骨、打花包,里面放梅干菜;小白菜心清炒,象征“青青吉吉”;鸡得用阉鸡,整只烹制,用炭火慢慢炆熟;糊羹由薯粉、鸡杂、肉丁、荠丁、花生丁、豆干丁等煮制而成。
4. 二、新年之际祝您: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内积千金,外行好运!祝您新年快乐!
5. 生熟食品要分开保存
6. 春节期间,睡觉睡到自然醒。因为,在古人看来,如果春节催别人起床,那么就会表示:他一年都要别人催着才能做事!当然,如果别人在睡觉,你是不能过去拜年的,因为这会让对方一年都在病床上。
7.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8. 床不能乱动
9. 为了纪念屈原的牺牲和表达对他的崇敬,端午节作为国家的传统节日被设立。在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以及进行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来怀念屈原和表达对他的敬意,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平安健康的祝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0. 端午节的来源与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才华横溢和忠诚爱国而闻名。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78年,楚国国力衰退,外敌入侵,内乱纷争。屈原作为楚国宰相,为了改革国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但却遭到了当时贵族的排斥和激烈的政治斗争。最终,他被迫离开宫廷,流亡到江南地区。
11.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12. 春节一定会携妻带子,小孩子喜欢过年,因为会有很多好吃的,而这个时候大人也会放宽要求,结果会导致孩子吃太多的零食,而现在的零食大都有很多的添加剂,对孩子的健康不利,所以,一定要控制零食的摄入量。
13. 四、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的双手,稍稍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14. 藏族春节习俗
15.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年,中国年就要红红火火的,红红火火的就只有中国年!
16.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17.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所以有一句民间习俗叫做“腊月二十三”。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18. “四盘两碗”是旧时南昌人家年夜饭的经典菜式,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菜品而言,“四盘两碗”还有一些其他版本,比如红烧鱼、豆腐条烧鸡、炒节节高、炒青菜、牛肉炒米粉、炒年糕;就数量而言,也有人家年夜饭吃十个菜,讲究一点的甚至有十八个菜,这十八个菜中,炒青菜、炒年糕、红烧全鱼、炒米粉、和菜、八宝饭、糊羹是不可少的。“糊羹是南昌的特色美食,它在大年三十晚上至少要出现两次,一次是在开始喝酒前,每个人先吃一碗糊羹暖暖胃,还有一次是在守岁时,全家老小也要吃一碗糊羹。”黎传绪说。
19. 早上非常忌讳催人起床
20. 这一点,重点是指大年初一不能做。在古人看来,污水、垃圾等,都可能蕴含家里的财气,所以如果扫地或倒掉这些垃圾,就可能把家里财气倒掉!当然,五天不做这些事不可能,所以尽量大年初一别做。
21.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22. 不许坐家中最高贵的座位
23. 九、我们站在灯火辉煌的除夕,即将翻开一页一页的明天,写好每一页的日记,写好每一页的散文,写好每一页的小说,一起装订成册,打造一个完美的人生长剧。于是,我们重新启动自我的便捷的发动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前行,前行。
24. 当屈原的崇敬者得知他的死讯时,纷纷划船出去搜寻他的尸体,并投食饭团以阻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人们还敲击竹竿和击鼓吓赶鱼虾,并划船在江中来回寻找屈原。这就是后来形成了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25. 我们在过年的整个期间,冰箱和米缸不可空空如也,需要随时补满,因为这两样物品与我们的衣食紧密相关,补满这两样则象征家中来年必能衣食无忧,钱财满满。另外家中如果有坏掉的锅碗瓢盆,建议可以一并换新,否则会影响到来年的财运,而且也容易破财。
26. 十二、转眼间,时光如流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恍然间,就到了20xx年。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即将迎来的是快节奏的都市化生活,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每一刻我们都在进步着。
27. 八、这色香的年味啊,从远古的风俗中走来,从大地飞歌中走来,从幸福的生活中走来,从欣喜的笑容中走来,成为中华民族一道永恒的.风景……,飘散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浓浓的年味之中。
28. 灶糖(又称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其掂着虽然很重,但质料十分细腻。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29.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30. 控制零食的摄入量
31. 祭灶
32.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33. 春节传说
34. 卧室的床是我们平时睡觉休息的地方,也是我们藏气纳财的位置所在。如果摆放的不好或着随意的移动,轻则会使我们睡不安稳,诸事不顺,重的话还会影响到夫妻的感情以及家人的健康。尤其是孕妇的床,是万万不可动的。因为胎儿在肚子里也是有感觉的,如果察觉到自己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会很容易导致不安,从而发生胎动。
35.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36. 塞艾草和挂艾叶: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挂艾叶和塞艾草。艾叶被认为有驱邪和保护作用,人们相信挂艾叶可以驱除邪气,保佑平安健康。
37. 十一、看,花市人山人海,真热闹啊!春联,风车,花儿……花市里应有尽有。有的是温馨一家子齐来逛花市,有的是甜蜜的情侣手牵手来逛花市,有的是小宝宝坐在爸爸的肩上逛花市……不少人拿着相机周围捕捉美丽的瞬间。
38. 灶糖
39. 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40. 回到家乡,一年不见或多年不见的同学和朋友难免欢聚一下,节日的餐桌上更是无酒不欢,人们总感觉如果没有酒,就没有过节的气氛,但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下子就容易过量,再加上丰盛的食物,大都会是那些鸡鸭鱼肉,一旦过量,可能是醉酒,但是还会诱发很多疾病,比如胆结石和胰腺炎都是春节常见的疾病。
41. 十六、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42. 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
43. 粽子食用:端午节的传统食物是粽子,它是用糯米、豆沙、肉等食材包裹在竹叶或者艾叶中,蒸煮而成的。粽子有各种口味和做法,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和特色。
44.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农历的重要节气之一。端午节除了是一个节日,还寄托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45. 过节了,往往回家就会吃很多肉类,因为很多打工者常年在外,父母总是担心亏了,所以,家里提前就会准备好很多的肉,杀猪宰羊,只为了给回来的儿女们好好的犒劳一下。所以,春节期间,吃肉会较多,这样对健康不利,还容易发胖。建议一定要荤素搭配,这样可以预防一些肠道的疾病,还可以防止便秘。
46. 龙舟竞赛: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龙舟竞赛。人们会组织龙舟队伍,在江河湖海中划龙舟,以纪念救援投江的屈原。划龙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也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
47. 冰箱米缸为空不吉
48. 因为春节期间大量的烹饪美食,所以,锅的选择也很重要,建议不要选择那些已经生锈了的铁锅,铁锅很容易造成回锅油,对健康不利,也不要用铝锅,因为过多的摄入铝,会导致老年痴呆。建议选择那些少油烟的不锈钢的锅。
49. 趣闻
50. 十三、今晚最后一轮夕阳,记录着曾经美好的过往;明早第一缕曙光,寄托着重新开启的希望;朋友第一个愿望,承载着幸福安康的吉祥;元旦祝福提前送上!
51. 屈原对于国家的痛苦和失望,写下了许多悲愤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于贵族腐败的批评。然而,这些努力最终没有改变现实,他感到绝望,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
52.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53. 十八、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54.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55. 三、新年里是美满的,充满祝福的。在新年晚上一家人围着饭桌旁一起吃年夜饭。人们走亲访友,问候自己的朋友,亲戚。
56. 忌讳倒污水垃圾扫地等
57. “四盘两碗”曾是年夜饭的经典菜式。
58.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59. 六、我期盼春节,春节的北京是最美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语欢腾。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像空缺开屏,还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它们把北京装点的绚丽夺目,整个北京城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60. 十五、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61. 五、过去的一切我们做得不论好坏,都已过去,从今天、从现在开始,新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做好今天该做的,用实力见证未来。选择了这条坎坷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用微笑来面对失败,用谦虚来面对成功,就是折翼的鸟也会奋力一挣,飞向光明的地方,何况我们呢。
62.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63. 我们这里讲究过年祖宗要回家过年,最尊贵的座位留给他们,三十和初一要留着,很多家庭还会摆上贡品,专门让祖宗享用,当然这种情况,家人都会避开那些座位了。
64. 习俗活动:除了龙舟竞渡,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习俗活动,比如戴香囊、编草人、风筝比赛等,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端午节既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人们弘扬中华文化,强化民族精神认同的重要时刻。
65.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夕,夕会吃老人和小孩,每年除夕之夜都会出来害人。所以,每到除夕,村里的人就躲进山里。有一个少年想在这儿等待夕来,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一个老奶奶看见了。就劝他上山,要不,肯定会被夕吃掉。少年不听劝,老奶奶只好独自上山。天色暗了下来,夕来了,少年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找来一根蜡烛点了一堆木头,夕看见了这一堆红色东西,吓跑了。第二天,人们从山上下来,老奶奶看见少年还在,就问:“你有什么妙招把夕赶跑?”少年回答道:“夕怕一切红色的东西。”以后,每年除夕之夜,人们都会在门上挂大红灯笼,贴大红对联,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夕不敢再出来害人。
66. 选择锅具很重要
67. 十四、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们换上了新衣服,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墨鱼炖猪肚、红烧边鱼、乡里豆腐煮土鸡、芹菜炒猪血粑、小炒菠菜等等……现在想起来我都口水直流。我们以便吃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大兵和张卫国的相声段子把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在不知不觉中2012年的钟声敲响了,密密麻麻的鞭炮声响彻了神州大地,绚丽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天空中绽放,把茫茫的黑夜点缀得如同白昼一般。
68.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长黎传绪告诉记者,中国有句俗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除夕晚上的团年饭必须全家到齐,围桌团聚,先放鞭炮,然后吃饭。团年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晚餐,旧时南昌地区的标准制式为“四盘两碗”,寓意“六六大顺”。
69. 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直至“接神”。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70. 七、春节的主色调是大红,红灯笼红对联红衣服,亮丽的中国红营造出喜庆的气氛。春节是要闹的,闹得越热闹越好。闹的方式是社火队的集体游行,扭秧歌,舞龙狮,踩高跷,唱大戏。
71. 荤素合理搭配很重要
72. 十、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73. 儿女回到自己的家乡,父母准备了太多家乡的特产和可口的饭菜,这个时候完全的放松,会导致大家的食欲膨胀,眼前的这么多美食,是很难抵挡诱惑的,所以,不免会大快朵颐,结果,往往就会吃的过多。结果会发现,一旦吃的过多,胃肠就会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