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2 23:33 6
在浩瀚的哲思星河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七篇篇章,七种智慧,将引领我们踏上探索人生意义的旅程。且随我,一同开启这趟心灵的旅行。
1.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记得自己当初因为一份不甘心,离开了家乡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报考了中央机关。等到了大城市、挤进中央机关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荣耀远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扰却远比想象中的要丰满很多。拥挤而寂寞的都市,风光而重负的工作,热闹而孤独的生活,人生的矛盾在这里体现了极致,内心的纠结甚至后悔总是如影随形。与我有相似经历的朋友曾作过描述:回想这几年的生活,我一直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但是,我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对于每个人来说,理想的生活却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却意味着要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呆在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却意味着过着一种平民的生活;在各地出差奔波,却意味着与家人聚少离多。与以前相比,我的外表已变得朴素,内心已变得粗糙。
2. 在那个思考漩涡里从来没有一次出现过,我该怎样交接我的工作,我手上的案子要怎么处理,后面的会议会怎么办。我不热爱我的工作吗当然不是。
3. 《超脱》――周国平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
4. 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别确实万劫不复。说到底,谁和谁不同是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沦落人?
5. 没有想到,正式登记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到医生电话,说是已经有了肝源信息,让我做好准备。我将信将疑。第三天,没有动静,我也没有认真当回事,想想不可能这么快的。第四天下午四点,我还在外面与朋友聚会,医生来电话了,要我一小时内赶到医院,准备手术。
6. 如花美眷,终究敌不过逝水流年。流年太现实,现实里有太多的欺骗与无奈。当年的秋风轻易就荒芜了今人的心,今日的浮华依旧褪不尽那年的忧伤。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只有那心头的一抹苍凉,和那一声飘散在风中的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
7. 许多东西,今当我们没有它们也能对付时,我们才发现它们原来是多么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过去一直使用着它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需要它们,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它们。
8. 有的时候外界条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观遗传学里有很多案例。这学期学的,很有趣,大概是环境会影响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完全不同。
9. 健康的全部价值是使我们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
10. 20一个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11. 或许,人生的路对年少的我们来说充满太多的未知与迷惑,我们时常徘徊在青春的岔路口,在抑郁的气氛笼罩下,不知该往哪儿走。
12. 班学生贺志选读《人生哲思录》后写下的感悟《不忘初心》中的一段,他也因此文获得了“第十六届沪、港、澳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地中学学生暨20xx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高中组的一等奖。
13. 其实,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现代社会,工作紧张,压力大,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茫茫碌碌。然而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有些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些人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有些人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等等。
14. 就在节假日里学生发的一条条信息,就在空间里学生的一条条留言,就在课堂上学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课下学生的一声“老师好”……
15. 多年来,对于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边同龄的朋友们热议的话题,但一直无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会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价值……路遥的《人生》,通过小说的故事发展,展现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有出于惯性、本能、环境、也有欲望、梦想,在时间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人生。
16. 与自己谈话确实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能力。有许多人,你不让他说凡事俗条,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关心外界的事,最后也只剩下了与别人沟通的能力。这样的人面对自己当然是无话可说。可是连对自己都无话可说的人,能对你说出有意思的话来么?
17. 《向死而生》曰:面对大病“如果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对和拼命努力争取的顽强意志,那么‘死亡’很快就会变成现实。如果努力后没有成功,他们会无怨无悔地说至少我努力了。如果你没有去努力,那你就永远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18.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19. 比成功更宝贵的是追求本身。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浅薄的,它显示了深度的有限。
20. 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考验,他在父亲灵前哭泣忏悔:“我对自己挺失望的”,小时候曾经因为犯错他对父亲说过同样的话,现在,他后悔自己没有能更早、更深刻的理解父亲,只是父亲当时温和回应他的声音犹在耳畔:“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让自己失望了”。
21. 凡是被信任和宽容毁坏的,猜疑和苛求也决计挽救不了,那就让该毁掉的毁掉吧。
22.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23. 究其原因,发现物质需要的分歧是相亲失败的最大原因。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女性选择男性主要关注经济条件(如:房子、车子、存款),而对于男性的内在修养、精神生活上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个别极端的女性居然对相亲对象作了“必须要有房产”的硬性规定。真是莫大的笑话,这些女性是嫁老公还是嫁房子?显然,他们是被物质需要束缚了。
24. 腾讯在创立之初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事事都是难以预料的。QQ最初发展时,新浪等一些站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腾讯在他们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而且那时,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马化腾不知道QQ的赢利点到底在哪里?有一段时间,申请QQ号要收费,QQ最艰难的见证。后来,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随着用户的增多,腾讯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面临连续不断的困难,他始终没有放弃。为了他的事业,他几乎倾尽所有。他始终坚信机遇与挑战并存,大胆地在探索中前进。他私下里有一个理想,就是让上网的用户在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的确现在马总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理想。
25. 通过这些读书报告,叶辛等评委也发现,当今中学生的思考力大有提高的空间。对于缺少生活体验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评委们给出的答案是:阅读,广泛地阅读。
26. 从网络上得知大病初愈的李开复先生要出一本名为《向死而生》的书,主要讲他在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后感悟。本着经历过大悲或大喜的人所感悟出的人生真谛毕竟会有其的纯粹的逻辑下,我买了李先生的这本书。老实说,之前对李先生的了解知之甚少,单纯的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企业家,成功人士。
27.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酒杯里能蹦出友谊来。
28.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29. 而萧郎与慧娘的故事似乎更加传奇,从慧娘得知萧统是太子时便已定下了之后的悲伤结局。太子是承载着整个王朝的人,是决定着今后黎民百姓命运的人。他挣不脱门当户对的传统,逃不出封建礼法的制约。“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慧娘便死于此,而萧统亦追随慧娘而去。一对痴男怨女,用生命谱写了这一曲恋歌。代表相思的.红豆便由这二人传播开来,渗透着二人的鲜血,成了王维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倘若都只是初见,没有相知,相惜,相爱,这两对痴情男女便也不会如今日这般,只能让后人艳羡、哀叹、怀念。安意如便用这般忧伤温柔的笔触带我感受着,让我沉醉,让我悲伤,却又忍不住感慨。
30. 我们每个人都会步入社会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曲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有人给我们雪中送炭的时候,我们一定心怀感恩,感恩老师、感恩同事、感恩朋友。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对谁好,也没有谁必须要帮助谁,年轻人更应该学会感恩,刚步入社会的新人,磕磕碰碰可能走了很多弯路,如果能遇到前辈温暖耐心的给予我们帮助,一定要将他们的恩惠铭记于心。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心理装着芸芸众生,一定是大气和包容的,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拥抱生活。
31. 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证书。
32. 哲学其实也没那么空,或者我所认为的哲学他没有那么空,只是人生经验,是比较接地气的生活智慧,像长寿健康的爷爷叮嘱的,乐观开朗的妈妈唠叨的,坚强寡言爸爸流露的。
33.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34. 这本书为创业者、管理者和职场经理人走向成功提供一个样本,并让自己的理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升。此书值得一读!
35.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想忍受别人的乏味,也不愿费劲让自己变的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无需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36.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37. 但李先生的这本书却使我对自己记忆人名这回事有了新的定义,不是我记不住,是作者提的次数太少。看完李先生的书,我就知道李先生的太太叫先玲。李先生在整本书中,无处不提及他的太太,这是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从鬼门关走过一场的人,在他心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他过去拿过多少荣誉,也不是他曾经给这个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而是他的妻子,女儿,母亲和亲朋。
38. 每年的阅读报告大赛都会有一个主题,今年中学组的主题是“对话经典”。怎样的文学作品称得上是“经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认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筛选,流传下来的都是好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经历过几百年,生活在各种状态下的中国人都在读它们,而且都读出意味来了,这就证明这部作品是有养料的,是真正的经典。
39. 书中道:“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感恩更是一种大智慧,对长辈、对亲人、对身边的人都应该心怀感恩。
40. 广泛的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作品,还可以帮助读者学会独立思考。娄山中学语文教师汤雅华认为,当下人们热衷于刷微博、微信、QQ空间,收获了巨大的信息量,但这些碎片化知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对人益处甚微,甚至会阻碍我们深入、独立思考,而经典阅读才能让我们避免人云亦云,真正拥有独立的灵魂。
41. 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在内在丰盈的衬照下,方见出人生的缺陷。反之,不谙孤独也许正意味着内在的匮乏。
42. 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
43. 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来的死亡。但是,人们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笔稿范文网 BIJiaOGao.cOm]
44.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通。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45. 8月25日是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上述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着名作家叶辛,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兆路等出席了颁奖典礼。会上,叶辛先生和获奖师生围绕着“经典阅读与成长”,目前青少年的阅读、写作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46. 利益常借信仰之名交战。
47. 他对爱的处理方式,是他本人性格的外现:符合逻辑的即是正确的,哪怕践踏法律和生命。在他完美的计划里,杀人、自首都是合乎逻辑的。我想如果不是命运使然,他也许一生都平静的在此价值观下缓缓度过。可是偏偏。
48. 谁的经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内心经历的不同才在人与人之间铺设了巨大的鸿沟。
49. 对于一个古时的女子来说,最悲痛的便是那厢的多情手已把玩新人发,与他人结同心去了。文君可以壮烈的与君绝,而阿娇做不到。她从小便是娇生惯养,不懂宽容为何物,偏偏刘彻是一代帝王,是拥有弱水三千的帝王,而且做不到只取一瓢饮。阿娇便注定了被废的命运,只能对着冷清的金屋怀念曾经刘彻“金屋藏娇”的誓言,寂寞的对镜独赏。
50. “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否,关键是什么?”在互动环节,针对读者的这一问题,评委们一致认为,独特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
51. 因为它是我衣食的保障,生活的基本。可是当死亡濒临时,它就变得那么无足轻重。所以,请不要以工作为借口忽略身边的亲人,因为当你的生命即将走向奄奄一息时,他们才是你整个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52. 适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怀着大化的超脱心境享受人生。
53. 白天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回家读大师的书,心里就会得到安抚。不用一页一页翻着读,你可以遇到问题就翻到相关章节寻求解答,也可以随手翻一页读下去。总之一句话: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思想,那么你可以在里面吸收一部分精华。如果你还是个没有自己主见的人,那么,这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与其说是本书,不如说是本人生辞典!
54.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忧,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承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假设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方‘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那么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时机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55. 但是不久,他就镇静下来了。积极地寻医问药,自己搜集资料,自己研究病情。终于,在大量的医案中发现了令人振奋的一丝曙光。从此,癌症带来的负面情绪开始消退。他积极配合医生,接受一切痛苦的治疗,相信自己可以在绝境中重生。17个月以后,26个肿瘤消失了。在补修了“死亡学分”以后,他用切身的感悟写下了这本《向死而生》。
56.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的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惊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无可挽回的把你、你所爱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种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的劫掠。你还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即逝的惊人的美……
57. 就像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58. 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当一个人所有的欲望都变成一个“活着”的时候,就是他开悟领会天机的时候吧,“当我不再坚持‘一定要怎样’之后,生命中的活水就哗啦啦地流动起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缘分也一一展开。”“人应该顺应四时而生活,相信身体给你的信号,人体的运作是非常繁复而精密的,一个细胞里面的忙碌程度,绝不亚于一个纽约的运作。医生不会比你自己更懂你的身体,养成观察自己的好习惯”。
59. 我需要到世界上活动,我喜欢旅行、冒险、恋爱、奋斗、成功、失败。日子过的过得平平淡淡,我会无聊;日子过的冷冷清清,我会寂寞。但是,我更需要宁静的独处,更喜欢一种沉思的生活。总是活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没有时间和自己呆一会,我就会非常不安,好像是丢了魂。我必须修养我这颗自足的心灵,唯有带着这颗心灵去活动,我才心安理得并确有收获。
60.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想有些事情也许当我们接近死亡那一刻才能深刻的体会。我们每一个人不会如李先生一样的幸运儿,历经生死,劫后重生。但我们又是让李先生羡慕的幸运儿,因为我们不需要亲自去经历生死,看了他的书,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当死亡来临时我们的感悟,可以使我们在离死亡还有一段距离时,就了解在我们这短暂的一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
61.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62.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
63. 这算是我的哲学启蒙读物吧,偏在大学图书馆也没找到这本书,买回重炉一下。果然又有体会,而且我发现人往往困扰什么才会最关注什么,比如说上次的“孤独”和这次的“两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