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冬至源于古人对太阳运行周期的观测,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 冬至,古时祭天祈福,今成团圆佳节,传承千年文化

面书号 2025-03-02 06:23 6


岁月流转,古人对太阳运行周期的观测,标记着冬季正式开始。在寒冷的冬季,古时祭祀祈福,今演变为团圆佳节,传承千年文化。太阳最南,白昼最短,寓意新生与希望。

1.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2. 此后,每逢冬至进九,大家都纷纷争食饺子,有谚语“冬至的饺子不冻耳”。

3.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么得人管!”

4.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5. 张仲景是冬至这天寿终的,又是冬至这天开张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6. 冬至传说

7. 那年冬至,张仲景寿终了,长沙来了许多人吊丧,你一挑,我一担,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很大。又在张仲景的坟前修庙供奉,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8. 所以,冬至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吃饺子吧!还可以再加点汤圆,大家团团圆圆,新的一年圆圆满满!

9. 一到冬至,天气就到了最冷的时节。“交冬数九”,从这天起就进入了数九寒天,这使我想起小时候的儿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耕牛遍地走。”

10. 冬至吃饺子可是有来由滴哦。东汉末年,有一名医生叫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正值冬至,因为年年战乱,老百姓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痛苦不堪。于是为救济百姓,张仲景就把中草药包进饺子里煮熟,分发给百姓们用于驱寒,称其为“祛寒娇耳汤”。为了纪念他,人们把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11.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12.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13.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经常为当地百姓治病,受到那里的百姓爱戴。他告老还乡后,长沙的人们,每年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乡亲们的心意去看望他。那年,张仲景身染重病,长沙的'老人说,长沙有一穴好地,想叫他寿终时葬于长沙。南阳的人哪里肯依?两下争吵起来。张仲景说:“我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我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了,你们抬着我的棺材,向长沙方向走去,灵绳在哪里断了,就把我葬在那里算了。”众人一听,也不再争论了。

14.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15.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很多,他虽然很忙,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每人1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熟。

16.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日最短的一天,在古代也是一年循环的开始,被看作一个吉日,北方人说:“冬至大如年”,南方人说:“冬至就是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