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6 01:48 8
在数字化时代,高效的组织工作总结至关重要。本文将精选12篇组织工作总结,助您掌握高效总结的秘诀。
1.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汇报发言
2.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3. 大家好!今天,在省妇女干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 省委党校20**年下学期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班来我县开展现场教学,在我看来,这既是对我县妇联工作的一次检查指导,更是对我县妇女工作者的一次鞭策鼓劲,下面我就岳阳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4. 一、工作成效和主要做法
5.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夯实基础,拓宽领域,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抓好典型”的工作思路,在组织网络、干部队伍、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认真贯彻实施上级妇联制定的妇联组织建设规划,使全县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妇女组织网络,妇联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县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一)拓宽领域,推进妇女组织网络建设。
7.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妇女组织。全县共有乡镇妇联组织20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建有妇女组织46个,团体会员1个;全县560个行政村、33个居委会,妇女组织健全率100%。在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女组织的基础上,扩大横向妇女组织建设,20**年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岳县妇发[2004]8号),20**年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岳县组通发[2009]8号),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各级妇女组织,并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为开展妇女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8. 二是强化妇女工作管理。我们建立岗位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基层妇女组织的管理。每年将执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层层下达,年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做到两挂钩,即与评先评优挂钩、与推荐输送干部挂钩,每年评选20%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通过交流工作经验和典型带动、活动引导等措施激发组织活力和妇女干部的工作热情。
9. (二)优化结构,加强妇联干部队伍建设。
10. 一是加大对基层妇联干部的选拔力度。各级党委把一批思想政治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妇女干部选拔到妇联岗位上,优化了妇联班子结构,有效地调动了妇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县乡两级妇联干部中党员占96%,35岁以下的占66%,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县妇联有1人参加同级人大班子,乡镇妇联干部中高配的有4人,其中有1名党委委员、1名副乡长、2 名人大副主席,兼职的有7人,主要兼任各乡镇办公室主任、站所长等。20**年以来县乡两级流动的妇联干部有9人,被提拔的有5人。
11. 二是加强对各级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为落实上级妇联女性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基层妇联干部整体素质,我们开展了争创学习型妇联组织、争当学习型妇联干部活动,引导妇联干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立足本职,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扎扎实实做好妇女工作;同时注重加强培训,不定期举办培训班,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妇联业务,进行经验交流等。今年5月,我们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发文,举办了一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选调妇联干部和优秀女干部参加培训,共有83名女干部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
12. 几年来,我们共举办各级妇女干部培训班10余期,培训各级妇女干部达1000余人次。
13. 三是落实妇联干部的待遇。我县乡镇妇联主席、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享受本单位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同级政治、经济待遇;担任乡镇妇联主席、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时间较长,工作业绩突出,但因职数限制,难以进乡镇、县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的,可参照省妇联[2008]21号文件的有关精神,优先解决其职级待遇。村(居委会)妇代会主任,享受村(居)委会副职的政治、经济待遇。
14. (三)主动作为,提高女性参政议政水平。
15. 县妇联抓住每次班子调整的机会,了解掌握女干部从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好参谋助手,主动配合组织部门,积极推荐女干部,每年都拿出详尽的推荐方案供组织参考,确保妇女参政的目标落到实处。今年上半年,县妇联作为承担妇儿工委办公室职责的成员单位,积极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出台妇女发展规划初稿,目前县政府已正式出台了《岳阳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总目标量化为具体指标,从县、乡(镇)到村(居委会)都有明确要求。目前,全县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女干部4人,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女干部79人。县四套班子各配备女干部1名,配备率达100%;80个县直部门有42个部门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58人,配备率为%;20个乡镇有17个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21名,配备率为85%;全县共有女主职干部7人,其中乡镇2人。去年村支两委换届,县妇联与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组成了联合督查组,到20个乡镇督查了女性进村支两委情况,要求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通过选举,全县每个村都有1名以上女性进入村支两委,当选了女村支书7人、女村主任8人,其中毛田镇有2名女支部书记、3名女村主任。
16. (四)创新载体,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
17. 我县各级妇联干部工作热情高,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建立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新型生活方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各级妇联组织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招商引资、禁毒、艾滋病防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中心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将“女性素质工程”、“家庭文明工程”、“妇女健康工程”、“巾帼维权工程”等品牌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建设新农村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创妇联品牌工程为抓手,实现了党建与妇建的联动,既发挥了妇联组织的职能,又充分锻炼了妇女干部。
18. 首页12尾页
19. 二、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20. 尽管我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存在着妇联横向组织网络不够健全、妇联活动经费比较紧张、妇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村级妇联组织职能弱化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21. 结合我县实际,要进一步夯实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2. (一)构筑开放式的组织网络,扩大妇联组织的影响力。本着“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哪里就有妇女工作”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提升妇女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在抓紧抓实基层妇女组织纵向网络建设的基础上,花大力气抓好横向组织网络建设,探索创建新型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探索建立新的妇女组织模式,在符合条件的专业协会建立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联常委、执委、妇女代表、妇女小组长等骨干作用,畅通妇女组织与妇女群众的联系渠道,增强妇女工作的联系、渗透、代表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妇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要把政治素质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年轻女性、优秀女大学生充实到妇女工作岗位上来,为她们提供锻炼成长的舞台,从源头和根本上提高妇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国情县情、经济政策、业务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妇女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经济、处理矛盾、服务妇女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各级妇女干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积极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工作成绩优异的妇女干部,从而在各级妇女干部中形成“有为才有位,能上也能下”的工作奖惩机制。
24. (三)建立高效能的运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的战斗力。要建立完善社会化的共建机制,始终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把妇女组织建设及时纳入党建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共筑共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化共建机制。要建立完善科学化的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注重日常考评和工作调研的经常化,使基层妇女工作有指标可量化、有进度可参考、有绩效可评定,更好地调动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坚实的组织基础,为妇联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我县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能力明显增强,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的肯定, 20**年底被市妇联评为妇女工作综合先进单位。但与各兄弟县市(区)妇联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奋力直追,尽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
26. 谢谢大家! 首页12尾页
27. 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是保证妇女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活力源泉,也是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基础。今年又逢社区基层组织换届之年,为了推动社区妇女组织通过社区换届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今年以来,区妇联采取深入基层,通过听取部分街道和社区有关领导的情况介绍、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妇女组织建设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探
28. 讨,并形成了建设性意见。
29. 一、全区妇女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30. 近年来,我区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夯实基础,拓宽领域,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抓好典型”的工作思路,在组织网络、干部队伍、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认真贯彻实施上级妇联制定的妇联组织建设规划,使全区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妇女组织网络,妇女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区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 拓宽领域,建立健全妇女组织网络。全区共辖4个街道、139个社区,区、街道、社区三级妇女组织健全。根据《青岛市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区委办转发了区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将4个街道妇联改建为街道妇工委,社区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区共建有街道妇工委4个、社区妇联139个,区直妇委会(妇工委)4个,团体会员242个(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妇女社团1个;各街道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有妇女组织10个、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13个。
32. 优化结构,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素质。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充实调整、强化培训、加强实践锻炼等措施,不断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目前,区妇联8名干部,除1名同志本科在读外,其余7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党员,平均年龄岁;4个街道妇工委配备6名妇女干部,平均年龄岁,5名同志为大学本科学历、4名党员;139个社区妇联主任平均年龄为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43人,占%,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96人,占%。4个区直部门妇委会主任均由单位中层以上女干部兼任。
33. 创新机制,增强妇联基层组织活力。区妇联机关率先垂范,建立健全学习、会议、活动等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机关工作再造流程,不断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丰富机关文化内容,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区妇联根据每年的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意见,对基层妇女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健全完善了全区妇联系统争先创优考核机制。坚持在基层妇女组织、妇女干部中开展“先进妇联(妇委会)、优秀妇女干部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推行妇联常执委、妇女代表联系制度,通过加强培训、调研,开展建言月和各类联谊、走访活动和深入开展实践“贴心娘家”服务品牌,争做“妇女姐妹贴心人”等主题活动,不仅加强了与各界妇女的沟通联系,而且提高了妇联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街道妇工委均建立了划片定期联系和工作例会制度;各社区妇联较好地坚持了会议、学习、活动等制度,认真做好上情下达、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并建立了档案制度,及时做好社区妇女工作、活动等各类台账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归档工作,使社区妇女组织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34. 创新载体,在服务大局和服务妇女中发挥积极作用。围绕区委工作大局和上级妇联的工作部署,各级妇联组织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组织带领广大妇女为全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通过推出创业项目、争取创业小额贷款、每年举办妇女专场招聘洽谈会、创业咨询会、项目推介会、syb培训班、设计注册“樱嫚儿”面点商标,特别是重点实施“新崂山、新女性”素质培训工程等,为城乡妇女增收致富、自主创业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深化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竞赛活动。通过创办全省首家电视妇女学校,创作妇女题材专题歌曲、举办“崂山巾帼多风采”专题歌会,实施“母子携手网上行”网络教育,开展优秀治家格言“进社区、进楼道、进家庭”活动,举办“和谐家庭”健身操大赛,编写家庭美德事迹,创作录拍《德大妈说道德》电视系列节目等活动,大力弘扬了文明新风,提高了全区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增强了社会影响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教活动,创制反家庭暴力救助服务“一卡通”,切实关注外嫁女待遇和外来务工女性权益,大力实施“崂山无孤儿工程”和“春蕾计划”,开展爱心阳光夏令营、3+1牵手女童援助等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全区妇女工作先后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先进妇联和青岛市妇联工作标兵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
35. 二、妇联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6.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纵向网络与横向网络建设不平衡。
37. 目前,全区妇女组织建设纵向已到底,但横向不到边,基层妇女组织仍以传统的行政社区妇女组织为主,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妇女联谊等组织形式缺乏。二是在功能发挥上各街道、社区之间存在差异。全区大多数社区妇女工作活跃、活动经常、群众参与率高;由于受到社区大小、经济强弱、文明社区建设发展快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少部分社区只是在每年“三八”、“
38. 母亲”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活动,群众参与率较低。
39. 妇联干部队伍的结构有待改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全区街道以上14名妇联干部中仍有1人为混岗、5人为事业编,部分妇联干部的成长进步受到身份的制约;基层社区妇女干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呈现“金字塔”形,即越到基层社区妇女干部的学历状况越低、年龄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社区妇联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主动有效地探索新时期妇女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部分年轻妇女主任工作经历单一,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独立自主、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
40. 基层妇女工作的力度须进一步强化。近年来,社区妇联组织在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代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方面有弱化现象,70%的社区妇联主任基本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以计划生育和中心工作及社区的临时性工作为主要任务,基层妇女干部存在的“兼职多、任务重”等实际问题,导致一些社区妇联主任种了别人的田,荒了“妇女工作的地”。此外,“村改居”后社区妇女工作对象增多、内容增加、任务加重的新形势,也为社区妇联组织提出了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