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4 22:05 14
1. 《钱学森》作为一部爱国励志的教育电影,看过《钱学森》的人都有自己的观后感,我们来看看别人的《钱学森》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我想:钱学森爷爷一句简单而普通的话,却让我们大家读完这故事后从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
3. 这部电影大意是这样的:
4.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依然忠贞爱国,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拼搏精神,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5. 1951年后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终止了空气动力学的探索,转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论,终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工程控制论》。他在一个陌生的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它不仅证明了它的能力,而且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的新时代。
6. 我读完《钱学森》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闭上眼睛,钱学森那光辉的形象挥之不去。为了中国更快的发展,他放弃了在美国的外国建筑、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设备,以便中国能够尽快赶上其他国家。
7. 钱学森,1934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享有良好的待遇、丰富的生活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
8. 送到特长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15 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 磅。
9. 对于一个没有意志的人,他会在任何时候放弃,在任何时候改变,但是他没有,永远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永远坚持这个信念。确实,钱学森的这种执着的爱国之心是无人能比的。
10. 人生苦短,人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钱学森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11. 他说:“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2. “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
13. 钱学森先生有着强烈的利国利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年迈之时,仍然关注国家科技的发展,强调发展生物工程,强调西部治沙等工程,甚至到了晚年,还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俗话说:
14. 当我读到“钱学森是中国人,我是中华人民”这句话时,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动了。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之心,实在是无人能比的。他放着高薪的美国实验室主任不做,却要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国,当时让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15. 然后根据现有的基术和条件,研究和改进,逐步为中国导弹奠定了基础。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成功试射。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钱学森又承担起了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1966年10月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16. “爱”,这个字包含了中国在他心中无比的地位,包含了钱学森对祖国的喜爱 ……钱学森,中国的救星!
17.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的实际行动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18. ,回国后在国防科研一线干了26年(1955-
19. 观《钱学森》有感
20. 在我看过的主旋律人物传记片中,《钱学森》人物处理比较熨帖自然的一部,事件的选取无论大小,都在人物性格完善上有所作为,而且人物至少说“人话”,有些台词也很经琢磨,如钱学森在劝服好友投身原子弹研究时所说的“手里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码事”。
21. 因此,当我们真正了解钱学森的人生价值观时,也会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找到实现人生的途径。虽然钱学森已经到了时代的巅峰,这让人仰慕却难以超越,但他仍然想向他学习。因为,虽然我们不能复制和成就一个新的英雄,但至少让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庸俗,避免沉溺于物欲而失去方向感。
22. 说起钱学森,我想起了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痛苦地忍受着烈火的煎熬,一直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发出一声叫喊和呻吟,保证了潜伏部队胜利完成任务,可他自己却活活被烧死。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不痛苦吗?
23. 《钱学森》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好电影!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24. 《钱学森故事》带给我的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爱国主义者的情怀及其铸就的精神高地。作为爱国主义的典范,钱学森精神成为一个民族精神高地和一个象征,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什么是爱国主义?
25. 读《钱学森故事》吧,它或许能开拓我们新的视野,让我们过上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26.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尤其是在民族危亡之际。百年来的中国饱经苦难,生于忧患的钱学森的生命轨迹必然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党和祖国的需要,既是钱学森的选择和责任,也是我们的选择和责任。
27. 其次是其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面对回国后,航空航天工业一穷二白的零基础,钱学森不为艰难,从亲自辅导学生和抓建设做起,搞出了我们自己的导弹和火箭,给我们的核弹头插上了翅膀,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28. 中国国防现代化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9.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认为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苏醒的雄狮,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gdp的增长速度很快,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的人均值还是很低,对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并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么的快,虽然经济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但是我们应该追求有质量的提高,如果每一个人都怀着像钱学森同志一样的爱国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情,我们和谐社会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快更稳更好。
30. 能量动力,翱翔大空。
31. 1955 年9 月17 日经过五年的努力斗争。钱学森;‘将英和他们的孩子,终于胜利的登上了回国的轮船。驶向东方。驶向他始终眷恋的祖国。
32. 钱学森向祖国求救,周总理尽力把他救回家。
33. 我们正需要有这种精神,我们国家才能不断走向繁荣,才能不断取得骄人的成就,才能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4. 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终于返国。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钱学森更加珍惜。回国后,他教航天知识。这一部分反映在影片中,深深地震撼了我,因为那一刻让他想起了美国的教学情况,这与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引发了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35. 回国后,由于国家的需要,钱学森从理论研究转向工程技术,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的完美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钱学森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把航空航天工业视为一个大系统,从总体设计师到副设计师层层把关。现在,中国航天事业仍然沿用钱学森的组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