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无中生有,道法自然 有为无欲,无为而治

面书号 2025-02-22 13:09 9


在茫茫宇宙间,无中生有,道法自然。万物生于无,存于无,而又由无而成,助无以显,映无以辉,融无以和,涵无以长,存无以恒,映无以久。此乃宇宙之秘,万物之本。

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4.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6. 善良的人不担心,聪明的人不担心,勇敢的人不害怕。

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9.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10.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1.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2.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1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 世界上最仁慈的人是他最近的亲人。

18.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9.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0.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21.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道德经》第11章 无之为用)

22. 译文 所以,“有”给人带来便利,“无”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23. 无和有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只有始终保持虚无的态度,做到“有功”而不自居,“有才”而不自傲,“有力”而不乱用,这样才能达到“以无为有”的境界。因为有和无是互相转化的,我们拥有的东西也会瞬间化为乌有,只有保持虚无的心态和境界对待自己拥有的东西,才能真正地拥有它们。所以,我们是处在有的层面的,解决矛盾时要以无为本。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本章旨在阐明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关系。

24.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无所作为,整日饮酒厮混,连他的父亲都认为他是个无赖。可后来,正是他攻入威阳,灭暴秦,兴大汉,奠定四百年江山。姜子牙、郦食其、朱买臣等都是老年得志,年轻时“不务实事”,被身边的人轻视、瞧不起;管仲年轻时经商屡屡失败,当兵又不断打败仗,除了鲍叔牙没人相信他是个人才,然而这些人最后都建立了一番极其辉煌的功业,最终青史留名。

25. 提起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人们立刻会想到爱因斯坦。如今人们认为作为现代物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的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然而在求学的年代,他却是老师眼中最笨的学生,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爱因斯坦三岁才开始咿呀学语,而且说起话来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的。父母一度担心他的智商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十岁时,才把他送去上学。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因为学习慢,反应迟钝,饱受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然而这样一个人却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被视为最聪明的人。

26.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小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如果,你觉得别人笨,那是你自己还不够了解别人。

27.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

28.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道德经》

2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0.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31.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3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3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34.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3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38.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3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40.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4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42.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