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1 19:16 6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课程精心设计了五篇精粹教案,旨在带领大家深入探索生物学的奥秘。让我们共同开启这趟生物学之旅,领略生命的无限魅力!
1. 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部分是个重点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分为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我们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一节,其中第一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及其种类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剩下内容的教学同时通过练习加强巩固。
2.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3. 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子目标来完成。
4. 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5. 能力目标:
6. (1)通过氨基酸结构通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7. (2)通过探讨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 情感目标:通过氨基酸结构比拼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9. 三、教学重点、难点
10. 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11. 四、学情分析及教法设计
12. 生物必修1面向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学习化学才一年多的时间,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肤浅,没有看过比较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键,也没有学过有机物反应的过程,因此对本节课重点内容难以把握,给课堂教学带来比较大的障碍。本节内容如果按教材的编排,直接让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然后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会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陌生的化学结构式让学生很难领悟,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客体(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要么通过同化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要么通过顺应作用,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包容进去。它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的、自动的建构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酸、氨气等化合物,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因此,对本节教材的教学采用问题引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本课设计情景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化学知识,然后改组原有的知识结构,纳入新知识,最后分析、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然后介绍氨基酸种类,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蛋白质食品的正确选择上,联系到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组成,过渡到氨基酸的结合方式的学习。这里并没有按照教材通过看图来引出氨基酸的缩合方式,而是通过上述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把这幅图放在下一课时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时才一起讲解。
13. 五、教学过程设计
14. 氨
15. 基酸结构及结合方式
16. 学习过程
17. 教学过程
18. 激发兴趣积极思维
19. 看图激趣创设情景
20. 变构感悟寻求思路
21. 温故知新探究发现
22. 灵活运用深入探究
23. 变式演练激励创新
24. 整理知识构建网络
25. 自我小结融入体系
26.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7. 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8. 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等内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29. 特点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不定向性:可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30. 意义
31. (
32.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33.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4. 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