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8篇教学设计精华

面书号 2025-02-21 10:49 8


——探寻古典诗意之美,开启文学鉴赏之旅

1. 通过不同要求的朗读,逐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理解诗人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初读,只要求读准字音,要求很低,一步就可以到位,再读,也只要求读出节奏,对于高一的学生,这也不是难事;三读,要求读出情感,就提高了一大步,这时,再把诗人和康桥的关系介绍出来,为学生降低难度。那么,这一步也并非高不可攀。在这个基础之上,赏析诗歌的“三美”,也就水到渠成。诗歌的意象分析,是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的钥匙,没有意象,也就无所谓诗歌。

2. 四、课堂练习

3. 现在大家先听一首歌曲。然后自己在下面读一遍。呆会儿哪个同学给大家读一遍。

4. 诗人曾于1920年10月~1922年8月游学伦敦剑桥大学。这一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9642;序文》中曾经自说: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常常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拨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此外,这里还珍藏着他刻骨铭心的恋情。讨论思考

5. 教学过程

6. 四、赏文品美,感受“三美”(进一步通过诵读感受“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

7. 雨滴梧桐生愁

8. 多媒体展示:

9.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比较鉴赏?

10. 三、课堂小结

11. 二、教学目标

12. 实例分析

13. 写日长难忘生愁

14. - 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答题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审题、明确比较点、组织语言等。

15.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6. 强调积累鉴赏术语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17. 背诵

18. 预习内容设计:

19. 明确:透露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的基调。

20. 教师活动

21. 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22.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命题原则

23. 第六节: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因为他马上就要离开康桥了,一想起离别,诗人的心情马上变得万分沉痛。所以诗人说“我不能放歌”。离别时候的沉重压得人发不出任何声响。

24.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25. 预设学生活动

26. 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27. 教学板块三:想景悟情,分析意象(播放音乐,充分发挥学生联想与想象,理解与吟诵双向并进)。

28.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早年受到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韵律。晚年过着孤苦伶仃的孀居生活。

29. 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

30. 作业布置

3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2. 康桥的美丽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出来的?

33. 诗人对康桥的深沉情感及新诗鉴赏方法。

34.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35. 一、作者简介

36. (二)欣赏肖邦故园

37.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38. 【课堂小结】

39.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0. 预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思考

41. [讨论]文章开头已经有过对肖邦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后面几大段的景物描写是不是重复?可不可以把后面的景物描写放到前面来?

42.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4. 一、教学板块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45. 三、初读播放舒缓的音乐散读诗歌

46. - 根据比较角度,找出诗歌间的异同点。

47. 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流离失所,孤独无依,内心自然感到“凄凄惨惨”

48. 可以在网上搜索肖邦所作乐曲(舒缓一些的),作为背景音乐,轻声播放。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陪伴下优雅阅读,优美阅读。

49. (三)欣赏故园四季景色

50. 教学重难点

51. 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52. 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积极性,喜欢诗歌,从而尝试鉴赏诗歌。

53. 二、新课讲解

54.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找出诗歌间的异同点,并进行深入的比较鉴赏。

55. 在故园与肖邦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这篇文章也台肖邦的音乐一般,要奏出它最华美的乐章,让我们一起领略作者如诗如画如歌的细腻笔触。请大家一起充满感情地朗诵,(播放音乐)请学生找出认为写得好的段落,诵读品味。

56. (三)肖邦的影响

57. 布置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诗歌比较鉴赏题目。

58. 五、总结提升

59. 教学重点

60. 意在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两者融合在一起,了解新月诗派。

61.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