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总结精选十篇

面书号 2025-02-21 10:07 19


——探寻中秋佳节的魅力之旅

1. 活动一: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2. (活动负责人:三、四年级正副班主任)

3.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4. 教师准备相关的补充资料,制作课件。

5. 中秋月圆知多少。

6. 进行一次经典诗文朗诵会

7. 先吃咸后吃甜。

8. 记录我们的中秋节

9.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活动开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10.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谜面,设计一张精美的谜语卡。然后将谜语卡挂在灯笼上,让全校进行猜灯谜,让学生在猜灯谜中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故事。

11. 温馨诵中秋

12. (3)展示形式:图片、诗朗诵、语言汇报等

13. 各班出中秋黑板专刊。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由学校择优张贴宣在传橱窗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14.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5. 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制作一张中秋节小报(a4)。

16. 开展一次中秋绘画比赛

17. 佳节读月——主题诵读“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的最大意义是“团圆”,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对中秋佳节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为此,学校组织学生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各班举行一次中秋主题诵读会。

18. (

19. 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20. (活动负责人:一年级正副班主任)

21. 以班队会的形式,组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齐唱名谣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

22. 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

23. 二、活动时间

24.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5. 赏月品月话月饼。

26.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27. 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

28. 二是开展“迎中秋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

29. 9月x日-9月x日

30. 课件示,师再稍作解释:

31. 活动三:中秋节的诗词、歌曲、歇后语

32. 追根溯源话中秋。(二、三年级)

33. 一.活动目的:

34. 各班级要把组织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营造“团圆、和谐”的节日氛围,推动活动有效开展。

35. 邀请家长进校园,大手拉小手制作月饼,利用这次学做月饼、品月饼,让孩子深刻感受月饼的香甜,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36. 号召师生积极参加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如社区文艺联欢、灯谜竞猜、中秋赏月等一系列活动。

37. 在班会上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历史背景、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8. 活动二:月饼的文化

39. 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主题,各班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40. 在农村,中秋节来临,也意味着秋收的到来,孩子们体贴懂事,为父母捶背揉肩洗脚,在家做家务,去田里帮父母做农活,一个个小大人的形象很是另家长夸赞连连。

41. (1)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42. “佳节绘月”——绘画评比以“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为主题开展绘画比赛,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新,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校进行展览,并对作者进行表彰。

43. 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共度中秋佳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通过对中秋诗歌的朗诵,对中秋的传说、小故事的表演,不仅激发了同学的浓厚兴趣,更使教育内容丰富起来。

44.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始终,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大力弘扬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以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展示中秋节团圆、和谐的文化魅力,引导学生进一步认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45. 同学们在卡纸、皱纹纸、海绵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下来粘到灯笼上。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风格,勾画在灯笼上。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灯笼。且将画好的灯笼挂在长廊上,渲染学校的中秋佳节气氛。本次活动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能从中感受节日的乐趣,以及他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46. 有感情的朗诵,建议只做好PPT;

47. 有关中秋有诗词歌曲(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在书籍报纸中查找,到磁带店等相关商店寻找。)

48. 活动五: “快乐体验”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示范宣传活动,学习文明常识,践行文明礼仪规范。

49. 要求:

50. 佳节赏月——实践活动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慰问活动。学校对各班留守和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一次中秋家访。由校领导和班主任组成的四个小组,利用午休时间分别为8名学生及家庭送去学习用品和中秋月饼。班主任老师针对学生在校情况跟家长做了详细沟通。家长们对学校送去的关心和祝福纷纷表示感谢。通过本次活动,校领导对学生家庭情况做了详细了解,韩晓龙校长表示,一定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多关心这些孩子,尽我们所能的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和贫困学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经典诗词,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51.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

52. 三、活动内容

53. 三、活动时间:

54. (2)汇报:同学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月饼,可以从种类、味道等方面去说。

55. 做灯谜(三、四年级)

56.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国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7. 每班经过初选,确定2名同学进行朗诵;

58. 三、活动丰富、全员参与、共同体验、动手实践、收获快乐

59. 欢乐过中秋

60. 要求:9月9日每班上交3份截图。

61.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

62. (3)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63. 资料搜集,做课件、歌曲《明月几时有》

64.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推进学校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65. 中秋节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66. 四、活动意义:

67. 在搜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和老师不但培养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手抄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68. 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69. 品尝月饼伴茶水。

70. 二、活动主题:

71. 活动内容:

72. 整个系列活动虽紧凑但充实有意义,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学生对于“民族、文化、节日”的了解会有更好、更透彻的诠释。

73. (3)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

74.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75. 高年级组(4—6年级)开展了“月儿圆圆画中秋”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76. 30

77. “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78. 佳节忆月——交流展示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各班将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中。在学校大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表达的感恩之情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79. 活动一: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庭欢度中秋节

80. (2)时间限制:三天内

81. 二、节前广泛宣传。

82. 要吃新鲜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