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理念集锦

面书号 2025-02-21 09:36 6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方案设计立足于创新理念,旨在集思广益,探寻一条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新路径。

1.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传统手工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 (生答)导入人的全面发展

3. 在探究试题的过程中,提升考纲考核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文化生活主观题基本解题方法。(难点)。

4. (

5. 教师引领,是科学备考的必要基础。

6.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7. 开门见山

8. 民歌、戏曲:

9.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

10. 学生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小组合作构建知识体系,合作探究,实战演练,重现思维,归纳提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1. [教学重点]

12.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13. 民间艺术:

14. 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15. 政治课不是说教,学政治也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政治课应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教师责无旁贷。避免政治课陷入说教的旋涡,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意图,认真组织教材,用好教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所以,要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内化成学生固有的品质。

16.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并明确和掌握传统文化概念、传统文化表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传统文化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核心概念及原理(重点)。

17.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

18.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9. 认真参加学校和各级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并认真做好备案,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平时坚持每天关注时事政治,有意识的进行时事积累,并且努力将身边的时事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通过例举身边的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形象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备课组成员应力争上好每一堂课,争当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20. 探究活动1、关于价值的基本含义的教学:探究活动1图片展示今年8月8日台风莫拉克袭击台湾造成特大水灾、大陆在第一时间捐助钱、食物、板房以及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

21. 结合具体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2. 文化万花筒

23. 探究过程(活动策划):

24. 六、教学过程:

25.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6. 探究一: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看这部电视剧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欣赏,更是感受一种精神力量的蓬勃释放,它如同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拉近了剧中人和观众的距离,进而变成了观众发自心底的深情呼唤,这不单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7. (结合学案,幻灯片分别展示探究习题)

28. 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29. (六)【聚焦热点—————城镇化失落乡村文化百集系列片《记住乡愁》,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

30. 反问往往能带来学生的积极思考,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31.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治理能力;习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结构性;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向学生表达教学内容。

32.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尽量每一节课都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容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我自己的电脑使用水平、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简洁、明了、清楚,形成自己的风格。

33.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34. [过渡]我们要通过优秀的文化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那么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又是什么呢?

35. 点评答题规范、答案正误、是否全面,进行答案的补充修正、知识拓展、规律方法的总结。

36.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37. 这段话说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阅读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38. 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9. 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40. 学生分析

41.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42.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43.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44. 教学重难点

45.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46.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47.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48. 理解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塑造人的道理;

49. 本课属于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分为两目: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一目在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为最后一框题《实现人生价值》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50. ①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一样吗?

51. [设问]优秀文化怎样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生答)

52. [师分析]感染力和感召力—→震憾人心—→增强精神力量—→物质力量

53. 能力目标:

54. 分步思路:

55. 安排展示小组(幻灯片打出)提出展示要求(同时安排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56. 探究活动2:图片展示8月17日两岸三地的演艺明星义演赈灾,介绍影星成龙为赈灾晚会负担所有开支(420万新台币)。有数据表明,成龙前后共捐慈善款8亿3千万左右。在中国共捐建了75所学校。

57. (展示本班学生在艺术节上的活动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活动吗?这些活动对于我们有意义吗?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58.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9.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6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61. 、时间:每周二上午第三节。平时也要随时进行教学研讨。

62. (一)【时政导入】

63.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但是,他们依然行动。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64.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65.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66. 价值的含义、区分哲学价值与具体事物的价值

67. 本人目前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教学杂志、教辅资料、以及同事朋友间的信息,我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充实教学内容、加大自身知识容量,与教研组同事和尽量加强沟通。

68. 培养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69.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70. 第一目、人的价值,其逻辑顺序是价值的基本含义—————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71. (七)【提升演练———变式训练】

72. 六、具体措施:

73. ①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74. 积极发言

75. (四)回归生活、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结合案例,撰写小论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真谛》

76. 人全面发展的表现

77.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78.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79.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80. (一)知识目标

81. 做好每一次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82.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83. 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84.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5. 本学期面临学业水平测试,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据此,根据学校的行事历,对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进行初步的安排:四月初,理科班完成高二哲学生活全书教学,并做好学考的各项备考工作;文科班力争在完成哲学生活的同时初步进入一轮复习,为高考做好准备。力争在今年的学考中的政治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50%以上。

86. 整体思路:

87. 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