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立心天地,传承国学精髓

面书号 2025-02-21 03:36 6


立心天地,传承国学精髓,悠悠岁月,经典永传。

1. 《梦溪笔谈》宋、沈括——走笔天下,纵谈百科

2. 《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无量,往生极乐

3. 《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4. 《日知录》清、顾炎武——生平志业,皆在其中

5. 《西南夷风土记》明、朱孟震——光照西土,风越南疆

6.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

7. 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8. 《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

9.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10. 《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方,睥睨天地

11. 其必日: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进德修业立其诚也。与时偕行,乾道乃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

12. 已矣乎!言以尽象,象以尽意。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言语不密,忧道之心诚矣。人之道,择善而固执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弱必强。由愚至明,择善之功。由弱至强,固执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至文,入我毂中

14.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小说

15.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6. 《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

17. 《朱子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

18. 《晏子春秋》战国、晏婴——传记鼻祖,小说滥觞

19. 老子曰: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变止于信。

20. 《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

21.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2.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23. 《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24. 嗟夫!斯国也有斯文也,斯民也有斯学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时过而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十力先生言: “凝神乃可晋学,固精所以养气。”气,血之帅也,志,气之帅也。孟子日: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丰镐房主人曰: “寓理帅气”也。

25.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26. 《列子》战国、列御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27. 《六一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

28. 《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29. 精神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代表口号的精神

30. 《随园食单》清、袁枚——烹天下美食,品人间至味

3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2. 《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

33. 《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大全

34.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35. 《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方圆,丈量天地

36.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7.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一字千金

38.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39.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遐方异俗,绝壤殊风

40. 吾久已无言矣!已冠而宇之,礼之始也。吾无冠乎!吾无字乎!吾不知勺舞之雅,吾不知象舞之悠,吾不知大夏之美哉!吾不惑之年已过矣,天命之年远否?加我数年以学文,吾亦可以无过也。朝闻道,其梦也安。

41. 《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人伦敦厚

4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43. 《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一人之力,千钧之功

44. 《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

45. 《南明野史》清、三馀氏——江山已逝,苟延残喘

46.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47. 《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

48.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文

49. 《淮南子》西汉、刘安——荟萃诸子,旁搜异闻

50. 《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

51. 《旧典备征》清、朱彭寿——大清国故,殚见洽闻

52. 子曰:立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君子合而不同,周而不比,泰而不骄,勇而不乱,君子成人之美,见得思义。

53.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jZD365.com

54.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55. 《侠义风月传》清、名教中人——窈窕淑女,侠士好逑

56.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一编尽览

57. 《韩非子》战国、韩非——人非有爱,法本无情

58. 《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

59.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孟子日:“可欲之谓善。”善政不如善教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也由学乎!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和易以思,温故而知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切问而近思,博学而笃成。

60. 国学广大悉备,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命如朝露,时不我待,学海无涯,阅藏知津。以经至权,法贵流通。觉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矣、道矣。

6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62. 《老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老

63. 《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64. 《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白马非马,名不符实

65. 《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老人——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66. 《人间词话》清、王国维——人间阅尽,境界天开

6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68.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69. 《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70. 《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

7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72. 《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海上有仙山,虚无缥缈间

73.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74. 《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

75. 《金楼子》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

76. 《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

77. 《孔子家语》汉、佚名——孔氏家学,源远流长

78. 《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人民反,替天行道

79. 《鹖冠子》战国、鹖冠子——深浅莫测,真伪难辨

80. 智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日:“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中庸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子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1. 其必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和曰常,如常曰明。知足乃足,知止不殆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利而不言也。圣人之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