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16:27 13
1. 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2. 品人: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关键语句,体悟诗人情感,背诵诗歌。
3. 写景抒情累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4. 美读,读准感情,与尔同销万古愁。
5. 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本学期拟写大作文8到10次(含考试作文4次),课外练笔以写周记、日记为主。
6.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7. 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8.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9. 第18周
10.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1. 由简介作者知人论世: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再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己或者同桌交流学习疏通文意。合作探究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找一找哪些是屈原表白心志的诗句?
12. 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高昂;
13.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
14. 《装在套子里的人》
15.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16. 六、教学过程
17.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18.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19. ②“众女”、“泽”比喻小人肮脏污秽的东西
20. 整理记录之后,观照课堂实录和教案,发现两者出入其实很多。以前是喜欢按着教案上课,往往会出现学生要发散,而我死命的想将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节课热热闹闹(因为有背景的补充和介绍),而后半节课就显得枯燥无趣。而此次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却让我清醒认识到,一个教师,光是备课是不够的,需要教学机智!如原本在我的设想中,由荔枝诱人的激发学生兴趣,带出我的问题,即学生是否曾品尝过荔枝,由此让学生来介绍比较,然后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自发的去寻找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章特点。可以让学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认知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结合起来。但学生的回答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抱着一种玩笑的心态,全班集体说“没有吃过!”幸好当是手中准备了荔枝干,急中生智。由此逆转情势。可当我要引入文中之时,童杰举手要发表意见。心急口快的他在举手的同时,人已经站起来。于是,课堂通过评价丁铭铭的描写而直接转入了关于说明方式和引用作用的小组讨论。而把作者介绍、字词正音给直接跳过了。同时因为看到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就补充了一个小组讨论,代替了原来的教师幻灯片展示。
21. 三、教学过程
22.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如:
23.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24. 六、布置作业:
25.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26.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27. 教学工具:
28. a、第一小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29. 任务设计
30. 情感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教学法。
3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2. (一)作者
33. 集体备课: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4. 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
35. 生:引题、正题、副题
36. (五)写作背景
37. 师:提问: 新闻消息的结构有哪几部分?
38. 中间部分针对荔枝的几个特征(外壳、颜色、膜、不耐贮藏、习性)引用诗文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
39. 投影显示:介绍一种你最喜爱的水果,突出引用的说明方法。
40.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41. 《太阳吟》是诗人闻一收录在诗集《红烛》中的代表诗歌。留美期间,身为海外游子,每日见到的太阳同样也照耀着祖国,于是他希望太阳能够带去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诗歌情感真挚,意象奇特,蕴含着浓浓的的爱国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生齐读诗歌由闻一多《红烛》诗集中的诗歌导入,更有针对性。
42. 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表演不同的片段。)
43. 归家之因
44. 借助情境理解“讨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养的主要的语文能力 。
45.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46. 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