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14:14 7
——开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1. 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4. 二、教学重点:
5.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6. 三、教学难点:
7. 丝绸之路的价值
8. 四、课前准备:
9. 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10. 五、教学过程:
11. (一)谈话引入
12. 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13. 齐读课题。
1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5.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16. 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17. (二)检查预习情况
18. 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19. 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20.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21. (
22. 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23.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4.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5. 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26. 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27. ⑤集体交流
28.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29. (四)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30. ①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31. ②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2. ③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33.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34. ④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35. (五)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36. ①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37. ②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8. ③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的──张骞。
39. ④齐读课文13自然段
40. ⑤你有什么体会?
41. ⑥再读13自然段。
42. ⑦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43.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44.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45.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46.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47. 六、教学结束
48. 小结:
49.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50. 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类故事的趣味.
51. 教学目标:
52. 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53. 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
54. 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55. 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56. 教学时间:两课时
57. 教程预设:
58. 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
59.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60. 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习的调整)
61. 引《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