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腊八习俗,传承千年

面书号 2025-02-20 13:14 6


1. 最富丽的土楼铸花栏杆上海造 在我参观完民俗文化村里最有名的土楼振成楼后,我直观的感受到“土楼是一座缩小的城池,放大的碉堡”这句话形容得非常形象。土洋结合的振成楼虽然历史不长,但却是永定最富丽堂皇的圆楼。

2. 仿写各具特色的民居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作文四百字 题目为 北京四合院

3.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

4.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5. 今年因为上大学,来到了另一个城市,开学又早,我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元宵节了。这是我第一次自己过元宵节。其实,离开了家,难免会经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第一次自己照顾自己……但正是这些第一次让自己一点点成长起来。我会珍惜这些经历,逐渐成熟,长大。

6. 各具特色的民居作文500字

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比较喜欢各具特色的民居,于是,我上网搜索到了几个不同的民居,它们分别是: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蒙古包与江南民居。

8. 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

9.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和了,冬天也冷了,-没了。同时也预示着一年的收获、喜悦和美好的期待,也预示着来年会越来越好!

10. 在春节走亲戚的话,就是要拿着大馍,它形似倒扣的铁锅,色白而已。底盘若海碗粗。两个大馍,论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馍的习惯,不知从哪个年月起,演变成了凡是亲戚家有长辈,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还是叫啥,过年走亲戚,都必须拿大馍,而且必须成双。

11. 初五一过,春节就过了一半。今年的春节因为是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所以比以往更多地体会到了团圆的幸福。快开学了,我要好好度过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12. 它有内外两个环,直径四十八米,外环坚固高大共有四层,一二楼对外不开窗,便于防御外敌,要是储备充足,楼里的人可以大半年不用出门;而内环是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据说二楼上的铸花栏杆还是当时从上海运来的呢。领我参观的林家大爷不无骄傲地伸出手指作八字状说:“当年,我的爷爷可是花了8万光洋才建起了这座房子。”

13. 2月18日 农历正月初

14. 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族称格尔,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15. 房间的地板全是“蹦蹦床”,走路时,都可以连蹦带跳。而且非常安全,没有一点有害物质。房间还设计了一个装置,要是有客人来,你一开门,拖鞋就会为你摆放好,走路时,台阶会随着你走路的节奏发出悦耳的音乐,你渴的时候,饮料随时为你递上,当然,饮料会直接像泉水一样用进你的口中。肚子饿时,就会凭空出现一个菜单你要什么菜只要说一声就行了。

16. 大年初一,各自在家里给神明、祖先牌位磕头,给老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吉祥、喜庆的对联。街坊见了都要问声“过年好”。

17. 元宵又是另一个开心的日子,我特别期盼元宵节的到来。下午,我们这些小孩子总会买一些小炮和烟花,像蜘蛛炮、冲天炮、烟雾弹等等。天黑了,爸爸不让我们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得非常开心。我们刚玩好,妈妈就让我们去吃汤圆了。汤圆是一个圆圆的糯米团,里面包着黑芝麻糊。刚咬时,只是清香的糯米面味,等里面的芝麻糊流进嘴里,就是香甜的味道。

18. 我心情激动的等啊等!十几小时后,粽子熟了。可以出锅了!刚蒸好的粽子带着谈谈的清香,剥开外面的柊叶,吃上一口,糯米、豆子和肉的香味一下子从嘴了冲进了鼻子,那味道别提有多好了。

19.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习俗这里没办法列举出来,只有自己亲身来感受才能够明白这其中的乐趣。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虽然比其他的节日没有那么的热闹,但是在晚上也会有很多丰富的活动展现我们的风俗表演,如果你也是一个喜欢游玩,喜欢寻找民族风俗的,不妨亲自来体会一下。

20. 2009年1月25日 星期

21. 这里的僳族人盼房屋门上,常常挂着几个牛骨头,表示这家人擅长狩猎,并且是富裕的象征。挂的牛头骨头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22. 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23. 吃过中午饭,我就闹着爷爷带我去东岳庙会玩。临走时,我还带了个小本本,因为妈妈要我回来写篇作文。 庙会上好多人,爷爷领着我,生怕我丢了,其实要是丢了我也知道回家的路。我已经是大孩子了!过了春节我又长一岁了。

24. 在我的家乡,一到元宵节,村长会花钱去买许多蜡烛,再叫一些小孩在庙前的田埂上插满,插完了,只要风不大,站在屋顶上看去,如一条满身燃烧的火龙,好看极了!因为乡村的庙里是简朴一点的,所以在舞龙的时候,龙是分开的,找几个本村的小伙子,要五个,一个高一些的举龙头,三个身高一般的举龙身,个子矮的举龙尾。因为举的每一段里有一个手电筒,所以像一条自由自在飞翔的龙,又听风儿的呼呼声,闭上眼睛想象,真像一条龙在吼叫。这时候如果你没看清楚,他们会挨家挨户的举一会给你看,还要放一圈鞭炮。

25. 它的高墙可以防止盗贼入内。它的四个房间宽敞,明亮,即使来了许多的客人,也可以让每个人舒舒服服的住下,也不占地方。

26. 2月2日 星期

27. 只见妈妈先拿一个敞口碗,放上几张柊叶,再用勺子往柊叶里加上一层米、一层豆、两块肉,再一层豆、一层米,接着按顺时针的方向把叶子一层一层的叠好,最后把碗倒放过来,一个中间高凸下底方正的粽子成型了。为了防止露馅,妈妈还用一条长长的竹绳子把粽子结实“捆绑”起来。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斗,二三十个粽子终于被我们包好了。爸爸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煲粽子啦!

28.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

29. 今天是除夕,晚上我和爸爸到小区放炮。这是我第一次放炮,我很害怕。

30. 客家人造土楼隐藏青山绿水间 火车先到的漳平,转车到龙岩,再在龙岩汽车站跳上开往湖坑民俗文化村的中巴。这个过程听上去复杂,但由于转车的时间和地点都能方便的衔接,所以去土楼的路一点也不难。

31. 北京四合院设计与施工比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简单,不要钢筋与水泥,青砖灰瓦,砖木结合,混合建筑,当然以木构为主体标准结构,重量轻,如遇地震,很少可以震倒,说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生活非常舒适。

32. 正月初五俗称五穷日。这一天,人们要燃放大量的爆竹,谓之“崩穷”。说是放的鞭炮越多越好,好像把“穷”崩跑了,人们的生活也会富足。所以这一天和大年初一一样,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大早,我就被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惊醒。我也去外面放了一挂鞭炮,祈愿今年的生活更富裕。

33. 三十根木桩,上铺一层木板,四壁以篱笆围成,顶盖茅草或木板。这房屋的中央设一个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围着火塘吃饭睡觉。过去他们很少有被盖,到了深夜被冻醒时,再往火塘内加上几块柴,吹燃火,又继续睡觉。

34. 今天是传统的祭灶的日子。送灶王爷上天后,扫尘就开始了。我原来一直不知道这个风俗的起源,今天问了奶奶才知道了那个诡异而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传说人间有个三尸神,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绘得丑恶不堪。一次,他又向玉帝进了谗言,说人间都在诅咒玉帝。玉帝大怒,派下神灵到人间调查此事,凡是亵渎神灵的人家,让蜘蛛结网以做记号,等到除夕之夜,再满门斩杀。三尸神在家家户户都做了记号,想让玉帝来个斩尽杀绝。他的阴谋被灶君发觉了。灶君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最后想出了让家家户户大扫除的好方法。大家遵照灶王爷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打扫得焕然一新。除夕之夜,玉帝派来的神仙看到人间家家窗明几净,人们欢聚一堂,人间美好无比。玉帝知道了人间的真实情况,重重地惩罚了作恶的三尸神。从此有了送灶后扫尘的年俗。

35. 迪庆境内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墙平板为主,一般都为三间平房,中间设有火塘,左右两间为储藏室及寝室。住房对面为畜厩。现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汉、纳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筑结构,别具风格。

36.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

37. 东岳庙会上有祈福迎祥许愿树,我也许了个新年的愿望:“我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妞妞自己学习进步!全家人平平安安!”我把我的愿望牌挂到了许愿墙上。

38. 腊八今天早上,天刚亮,我们一家人就早早起床准备腊八粥。说起腊八粥的做法,颇为讲究,主料八种,辅料八种,与腊八八相一致,寓意吉祥。

39. 叔叔说晚上放鞭炮,我和哥哥开心地跳了起来。叔叔又问我们谁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我抢着回答,因为老师讲过“年”的故事。

40. 瞧瞧我们准备的原料,有大米、小米、薏米、麦仁、花生、红豆、绿豆、芸豆、莲子、红枣、葡萄干、枸杞、南瓜。真是丰富啊!这是我第一次做腊八粥。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先把各种原料洗干净,然后就把它们一股脑放到锅里,盖上盖子,点火开熬。小小的火苗舔着大大的锅底,粥的香味也随着一股股热气飘了出来。好香啊!米香、豆香、枣香、瓜香混在一起,充满了小小的厨房。快出锅了,我赶紧把准备好的白糖和桂花糖加进去,本来就香气四溢的粥又多了桂花的香甜,味道更美了。

41. 我把泡了一夜的豆子放进锅里,加了水,锅立刻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花花绿绿的,还带着淡淡的豆香味。半小时后,豆子软了,我把回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妈妈用大勺子轻轻搅拌,锅里的'马就翻腾起来。然后她盖上盖子就走了,但我对锅里的腊八粥还是很感兴趣,耐心等待。

42. 星期日 天气晴

43. 中卫人最看重过年了。

44. 新疆少数民族的住房可以说千姿态,样式繁多,不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咱是牧区的房屋,另一种是农区的房屋牧区的房屋大都以毡房为主,也有木为房,这要和他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房子便于搬迁,拆装方便,很适于牧民 哈萨克族民居: 哈萨克的毡房大多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房屋高约三米,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左右,周是环形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牧区的哈萨克一年至少搬家十几次,降冬季外,其他三季都用毡房,毡房盖的十分快两个小时就可盖好,所以很受当地牧民喜爱 锡伯族民居: 锡伯族的住房比较多,兼游物民族和农区特色,他们有帐篷草房,马架子,正房等现在锡伯族人多住正房,这种游牧房顶大都有一个“气眼”住宅一般是三间,东边称东屋,西边称西屋,中间为外屋,东西住人,外屋做饭、院子内的东、西侧有圆形或长方形的小仓库,储备粮食等物品 塔吉克族民居: 塔吉克族住在世界的帕米尔高原,住屋比较矮小,入内必须躬身,大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筑材料多用石块和草皮,屋顶用树枝,麦草再压上泥,墙厚而坚,房子四周均有围墙,围墙内有一间较大的房子称“赛然衣”,另外还有畜棚和库房“赛然衣”内部分上下左右,上处为做饭和放炊具的地方,下处放置其他用品,左右是住房 在我国新疆地区,有各具特色的民居,我想我想我国还有许多各具特色。

45.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过年。常常是刚过了年就盼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过年就意味着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平时有什么愿望,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实现,因为过年也许是家长们最慷慨的时候了,往往会满足自己的愿望。穿着新衣服、拿着压岁钱、吃着好吃的和其他的孩子们跑来跑去,玩玩闹闹,真是一件乐事。妈妈小时候的春节更有意思。虽然物质生活不好,但年味很浓,总有庙会可以看,其他年俗活动也有很多。

46.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又唱又跳,过得可开心了。

47.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48. 除夕那天,每家都要吃团圆饭,家家户户赶着做菜,菜的香气弥漫着整个村子。大人们在家做饭,而贴春联的这些事,都包在我们这些小孩子身上。我们三五成群地去贴对联,回到奶奶家时,就可以吃饭了。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49. 笑话听过后一笑了之的事,却萌发了我想去土楼一探究竟的最初想法。为逃避上海蚀骨的湿冷,选择冬天去福建旅行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永定土楼当然是此行的目地。

50. 元宵节也是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以往的元宵节,我们那里都要去街上赏花灯。天刚擦黑,街道两旁就亮起了各式各样的象征吉祥如意的花灯,有鲤鱼跳龙门,孔雀开屏,狮子滚绣球,双龙戏珠,唐僧师徒,八仙过海……观灯的人摩肩接踵。街道成了灯的河流,人的海洋。这一天我们还要吃元宵。圆圆的元宵象征着美好和团圆。

51. 盖房时,若主人备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会自动帮助凑足。盖房这天,他们采取协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产,一齐帮助盖房。按照习惯,也须在当天建成,否则认为不吉。

52.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53. 昨晚的鞭炮声还没停,今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又是鞭炮声把我叫醒。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虽然很困,但我再也睡不着了。穿上新衣服,我和爸爸妈妈赶往奶奶家拜年。路上人并不多,但鞭炮声不绝于耳。地上也满是红红的炮纸。街道两旁的家属院里,红灯笼、红对联、红福字,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54. 零点的钟声敲响了。鞭炮都放了起来,一会儿满天火花,金光四射,把大地照得像白天一样,我们看得目瞪口呆

55. 开一个门 北京四合院里我们不难看出它所蕴含的文化,从四合院可以看出当时的北京人民建筑四合院有很多的优点所在。

56.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昨天妈妈说过今天我可以不学习,给我放假一天,所以我异常兴奋,一起床就帮爷爷挂灯笼、贴对联忙个不停,不一会儿家里就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57. 2月22日 农历正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