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七款精选教案

面书号 2025-02-20 12:35 7


——探寻高效教学新路径

1. 能够会认、会写15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3. 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食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4. 二、教学重难点

5.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6. 教学难点: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事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7. 三、教学方法

8. 多媒体教学法(音视频资料展示);朗读法(名家范读、对比朗读、集体朗读);讨论法。

9. 四、教学过程

1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1.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图片并设置如下问题:同学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你都了解些什么呢?正如大家说的这样,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是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人物,比如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约定俗成的活动,比如春节贴春联、放爆竹,中秋节赏月、赏桂花;有些节日还会有特定的食物,比如端午节的粽子、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关于我国另一重要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腊八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上腊八粥,沈从文爷爷也用他熟练的笔法为我们记叙了八儿一家喝腊八粥的有趣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本,跟着八儿一起来尝一尝腊八粥。

12. 明确: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后总结。(板书:腊八粥)

13.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层次

14. 根据课前预习,齐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做到读通、读顺课文。

15. 明确:会书写本课中“腊”“粥”“腻”等字。

16. 播放录音范读,把握文章阅读的节奏,语调和情感基调。

17.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文章围绕腊八粥都讲了哪几件事?

18. 明确: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两件事。(板书:八儿等粥、全家喝粥)

19.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20. 学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中对于八儿等粥和全家喝粥的两件事,哪件事写得最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21. 明确:八儿等粥的过程写得最精彩、最详写,分别写出了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亲见惊异的全过程。

22.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急红了”一词,运用了神态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写出八儿等粥时焦急的神态,因为妈妈说到夜里才能吃到粥,听到此八儿有些着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要哭的样子很显然是八儿听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故意做给妈妈看的。(板书:迫不及待)

23.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八儿与妈妈分配腊八粥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极度渴望。正是因为熬粥等待的时间过长,八儿才通过分粥的方式来打发苦苦等待的漫长时间。(板书:苦苦等待)

24.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八儿对腊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写出了他想喝到腊八粥的急切心理。(板书:美妙猜想)

25.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理描写,因为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却看到了粥的颜色是黑的,不由得心里产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板书:亲见惊异)

26. 指定学生代表,大声朗读描写八儿等粥的语段,让学生再次感受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并思考问题,通过对八儿等粥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八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7. 明确:从八儿等粥的一些描写中,可以归纳概括出来,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28. 全班齐读文章的最后两个段落,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后两个段落是对八儿一家喝粥场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中是如何体现腊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29. 明确:八儿一家喝粥的场面是略写,对于腊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则是通过侧面描写展开的:

30. “虽说……,但……”转折关联词的使用说明粥的颜色虽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确实甜美的;“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说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会吃得香;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了粥的美味胜过腊肉,也写出了八儿一家吃得非常饱,更是对粥味道香甜的描述。(板书:满足惬意)

31. 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八儿的馋样体现在哪?

32. 明确:腊八节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夜里才能吃而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写的是八儿的馋样,对粥分配时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则是将八儿的馋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然粥的颜色超乎八儿的想象,但还是吃了妈妈给的特大的枣,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这些都能写出八儿的馋样。

33.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本篇课文、生活实际与PPT播放其他传统节日的视频,谈谈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有何感想?

34. 明确:传统节日是传统习俗,更是合家团聚的一种表现。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现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快乐、成人们的关怀。一家人团聚,共同营造节日愉快、和谐的氛围,共享天伦之乐。

35.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36. 拓展延伸:带着分析出来的传统节日的浓浓氛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7.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38. 作业:利用今天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你最喜欢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描写,下节课上课前一起来分享。

39. 五、板书设计

40. 六、教学反思

41. 本文通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八儿等粥与八儿喝粥分别进行了描写,文章重点着墨在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过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一系列正面描写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八儿的可爱、天真、聪明。又通过略写的方法对一家人喝粥的场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整个喝粥的语段中,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将腊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写出来。进而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中。文章对于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可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同时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合家团聚时的喜悦心情。这样才能将重点落实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42.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传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西洋节日盛行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们小朋友知道的还有多少?就如“腊八粥到底是哪八样东西?腊八节的来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所不知道却又应该了解的。

43.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想通过绘本故事向孩子介绍“腊八节”,知道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引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初步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团圆美好的意义。

44. 活动目标

45. 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46.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47. 体验故事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48. 活动准备

49. 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50. 8种腊八食材图片。

51. 活动过程

52.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5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对故事人物感兴趣。

54. 提问:封面上有谁?长得什么样子?她在那里做什么?

55. 出示图书名字

56.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57.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58.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59. 出示PPT,提问:

60. 小燕子一家住在哪里?它们要干什么?(观察景色的变化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61. 说说燕子为什么要去南方过冬。

62. 出示PPT页,提问:

63.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