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10:13 5
1. PPt、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2. 教学过程:
3. 观看水鼓舞《中国龙》,感受中国民间打击乐艺术魅力。
4. 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5.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6. 鼓槌:明亮、略带生硬
7. “我们一起来探讨鼓的文化,一起来体味鼓的铿锵神韵!”
8.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9. (一)常规练习
10. 打击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技法。
11. 鼓钉:金属音质、尖锐
12. 手臂:甩袖、撩袖、抛袖
13. 能较好地跳一个藏族舞蹈组合,掌握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率。
14. 随节奏练习膝部的颤动,加强上身的松弛感觉。
15.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16. 激情奔放、文中朴拙的藏族舞蹈
17. 敲击鼓梆
18. 鼓梆:清脆、通透
19. 希望这堂课上我们不仅了解的是铿锵的鼓乐,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同学们在课下多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
20. 4/2 XX X︱XX X ︱X X XX︱XX X‖
21. 课时:
22.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通过朗读、讲解、感悟、讨论,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教会学生先学会做人,然后再教给知识和本领。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家庭和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领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其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3. (三)音乐知识
24. 介绍藏族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25. 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26. 听赏《紫竹调》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27. 学习“弦子”的基本动作:
28. 重点:通过观摩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与舞蹈的特点,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动率特点,能够抓住音乐的特征。
29. 鼓边:力度其次,较生硬
30. 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1. 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3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3. 探究各段音乐特点有何不同?
34. 教师用各部位演奏节奏,让学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点。
35. 双手敲击鼓面
36. 出示道具——鼓,让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名称。
37. (7) 教师指挥,学生完整表现歌曲。
38. 2∕4 X X · X︱ X O︱X X· X︱X O‖
39. 教育者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独立的思考。语文课堂对文章条分缕析,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们基本上生活在“教参”的世界里,学生生活在“别人”的见解里,没有自我学习的乐趣,没有自我独立的思想。本学期在课堂设计上尽量跳出“字词句段和中心思想”传统的课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重在引导学习,指导学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调动,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课文内容,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讨论中增加言语实践的机会,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摆脱了机械、被动的听课方式,使学生明确如何从多角度出发理解课文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40. 请同学们,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条节奏
41.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42. 教材:
43. 一、导入
44. 刮击鼓梆
45. 教学难点:
46. 教具:
47.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48. 一课时
49. 教学重点:
50.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51.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感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多种演奏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浓厚学习兴趣。
52. 鼓面:强而有力、浑厚结实
53. 选择你需要教材的学科、版本、年级和上下册,然后点击进入。
54.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
55. 教学目标:
56. 同学们,这是什么鼓?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
57. 中的“太阳降落”和“太阳升起”预示什么?);
58. 双手交替敲鼓面
59. 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60.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主题
61. (1) 播放音乐,提出问题。(歌曲特点,演唱形式)
62.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63. 长鼓、手鼓)
64. 二、教材分析:
65. 加上时值唱一唱,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66. (八)课后作业
67.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68. “身”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乐曲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