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08:50 6
八篇红色影片观影后感汇总
1. 观看之前就听闻该作是一枚催泪弹,同时是一部票房口碑双赢之作。有票房证明看的人多,看哭了的人也多。在张艺谋的作品列表中很少有双赢的作品,起码《归来》之前的没有。老谋子以往的作品,早期有口碑,能夺国际大奖,后期大制作,票房高但是口碑跌入谷底。《英雄》以来的作品,张艺谋拍得很空洞,不是说内容空洞,而是总体给人一种过分堆砌,如同写章的人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以古代散风格来做个对比,早期的口碑之作是先秦时期的佳作,虽然长短错落却内容朴实厚重。而后期则如同汉代的骈体,艳丽而空洞。
2. 经历了第二个时期后,张艺谋可谓是身心疲倦。第一个时期虽然累,但得到大众和专业电影人的赞誉,且屡获国内外大奖,精神上是很愉悦的`。第二个时期,钱是赚了不少,但是声望不及从前了,多了许多骂名。《归来》是张艺谋另起炉灶后的第一部作品,就风格而言,老成质朴。该作在拍摄技巧上炉火纯青,不再追求夺目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而是返璞归真,简约自然。
3. 说了这么多优点,也不得不提该作的缺点。电影在角色上最大的缺陷莫过于男主角陆焉识。陆焉识是一个劳改犯,饱经坎坷受尽折磨不说,还要遭到女儿的背叛。种种遭遇加在一起,最起码会让人竭嘶底里一次吧。但是男主角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从来没有情感上极尽压抑后的爆发。在影片中,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人,这是最不合情理,也不符合人性的地方。这种脸谱化的角色是影片最大的败笔。其次,老谋子刻意回避革的苦难,使影片丧失了厚重感。《活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张艺谋的得意之作,无一不是描写人在遭到苦难时的悲剧。这些佳作之所以蜚声海内外,是它们达到了深刻厚重的境界。
4. 老谋子作品是挑对了,只是剧本改写的不,删去了复杂的人性,厚重的苦难,只留下纯粹执着的爱情。这个至死不渝的爱情确实很感人,那么多人哭了就是最的佐证,然而仅仅让人哭是不够的,起码不够深刻。
5. 在参加军营的时候,还好有一个叫木须的小火龙和一只幸运的小蟋蟀提醒要不然就暴露了,之后花木兰就很认真的在学将军的`每一个动作,最后花木兰终于上了战场,和军队一起打败了匈奴,保护了他们的国家。
6. 看了这部影片我觉得花木兰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我平常很胆小,看见虫子就吓得脸色苍白,还有学习花木兰对父母的孝心,以后要好好学习,尽量不要让父母操心。
7. 天气晴朗,山妖来长安城抢童男童女。一名叫江流儿的小和尚坚信世上有孙悟空,在城里是个调皮蛋。在这一天,他救了一个小丫头。被山妖紧追不舍,却闯进了五行山,误打误撞把孙悟空的封印解除了,可是手上的封印却还在。生活也不例外,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只要心中有信念,事情终究会变好。
8. 就这样,他们跌跌撞撞来到了一家旅店。哎,山妖也真是鬼计多端,把山妖变成人。当江流儿跟孙悟空说话时,说一定要把傻丫头送回家的时候,那是一种,可用行动表达的事,江流儿是个有信念的人。
9. 后来,山妖抓走了傻丫头,江流儿求大圣去救她,可大圣却说:“我管不了,我管不了!”“你不去救,我去!”江流儿二话不说,连滚带爬地闯进了混沌的老窝。当孙悟空决定去救时,他们早已陷入恐慌之中。
10. 混冲变成了大虫子,江流儿被巨石淹没后,孙大圣气愤至极!记忆像图片般一幅幅展现在脑海中,旁边的一块大石头变成了它的'铠甲,金箍棒也在慢慢出现。孙大圣用金箍棒一挥,一道光射向大虫子,突然之间,大虫子已经没有办法抵抗了,“哗”大虫子变成了桃花瓣了。
11. 心中要有信念,一切皆有可能。
12. 《大圣归来》这部电影十分好看。
13. 写到当江流儿(唐僧)还是婴儿时,父母被山妖所害,老和尚法明捡到了他,我感到十分生气,因为山妖太坏了。
14. 几年后法明将江流儿抚养成孩童时,日食将出现,山妖大王混沌立刻要变成巨兽之身。后面,在山妖的追赶下,江流儿机灵地躲过了山妖,我看这的江流儿和《西游记》里的江流儿相差太多了。然而他不知不觉得到了五行山下,将沉睡已久的孙猴子给放出来,出来的孙猴子一心想回花果山,但手腕上的封印还没有解除,然后这件事被混沌知道了,就设下了一个夜店迷局,发现孙猴子法力尽失,女娃就被捉走,孙猴子说自己管不了。看出他是真不管了,可他看见水中的布偶,自己信心大幅提升,看出孙猴子真心要去救女娃,他和混沌大战中,混沌突然成为巨兽,最后混沌将江流儿压在石堆下,孙猴子以为他死了,于是就马上变为齐天大圣将混沌杀死,音乐和特效都很好。
15. 《大圣归未》这部电影十分精彩,特效是最好的。
16. 舍生取义
17. 日军开始拼命挖四行仓库墙洞,企图安装炸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年仅21岁的陈树生直接抱着炸弹从楼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给母亲留下“舍身取义,儿所愿也”八个字。而其他战士不但没被敌军的枪炮吓倒,而是一个个绑好炸药,排着队,依次报出自己的名字、籍贯,毫不犹豫。战士们逐个跳下去,用自爆来阻止敌军攻击,无人畏惧。而仅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对岸如地狱般的残忍恐怖的战场,咬牙切齿着,义愤填膺。
18. 算计三逃
19. 老算盘,账房的会计,凌乱的头发配上圆眼镜,眼神总是闪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显著的特点“算计”,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发现一匹白马,而马受惊冲出去,念头落空;第二次顺水道游进苏州河,日军试图进入楼中,犹豫之后选择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训,换了军服,被战友发现,为保命跪地求饶,暴露了他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进租界。
20. 蜕变觉醒
21.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军,被吓得惊慌失措,眼神里充满恐惧,浑身颤粟,队伍被打散,便逃进四行仓库。意外发现出口通往租界,被误认为是英雄,又回去尝试做一个真正配得上群众欢呼呐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对死亡,第一次面对亲人被敌军杀害,第一次杀敌军,第一次中弹。护旗促成他最后的蜕变,挺身而出,忘了恐惧,举枪击回日军飞机。战胜恐惧的本能,心中只有责任与使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中弹。
22. 端午的觉醒代表着“八百壮士”身后的普通中国人的觉醒,结尾一双双伸出围栏,施以救援的手,带给我们足够震撼,激起每个国人爱国热诚。
23. 我们从电影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的成长都足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强国的建设者,我们要铭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坚定志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24. 皇帝征兵,花家没有男丁,只好让木兰爸爸上战场,木兰不忍心,觉得爸爸年纪太大了,上战场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于是,木兰半夜三更割掉自己的长发,女扮男装上了战场。第二天,木兰爸妈发现木兰不见了,就让祖先保佑木兰。木兰在战场上第一次成功了,但第二次却被李翔打倒在地,木兰被送进了医院,这时李翔才发现木兰原来是一位女子,从此对她佩服不已。
25. 木兰真勇敢,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6. 离家不远的地方是一片十分空旷的场地,我们除了待在家里,就是四五个伙伴约在一起做游戏。
27. 在这片空旷场地的一角,有一个又大又丑的垃圾房,说是垃圾房,其实也够不上,只是用了几块残砖剩瓦零零散散地将垃圾堆拢在了一起而已。垃圾房的上空,绿头苍蝇“嗡嗡嗡”地飞来飞去,路过的人都掩鼻避之。到了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想在这占有一席之地,好晾晒农作物。只要是艳阳高照,这片空地就被芝麻杆、稻谷给占领了。过往的人都必须踮着脚尖从这家的席子与那家的席子的缝隙中间走过去。
28. 转眼,我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把我带到了镇上读书,自然也就很少回去。
29. 而今,当我又回到老家的时候,老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令我大吃一惊:原来的旧屋子已经进行了拆建,看起来整齐划一,很是舒服。而那片空地已经用水泥重新砌了一遍,并装上了两个焕然一新的篮球架与护栏,“垃圾房”消失的无影无踪,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操场。老人们摇着蒲扇坐在小溪边聊天,年轻的小伙子们正进行着激烈的球赛,孩子们在追逐游戏,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30. 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打开灯,原本昏暗的小屋一下子变得亮堂堂的。我抬头一看,以前那根锈迹斑斑的自来水管已经统一换上了崭新的乳白色的便于拆装的新水管。
31. 啊,这才多久,家乡便有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公说,不久以后,村里修建的游泳池将免费对外开放。我相信,我的家乡将会继续进步,继续向着小康生活发展。
32. 第一段讲的是北京好人。事件的内容是主人公为了帮助亲戚,想尽各种办法,最后反而是多此一举。反映了显示当中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善良的,做任何事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
33. 第二段讲的是天上掉下个ufo。事件内容简述了剧中人物的大胆创新,可聪明反被聪明误,耍的一些小聪明没有用到正地方,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实事求是,光明正大,不能隐瞒。
34. 第三段讲的是回乡之路,事件的内容讲述了回家乡的艰难,很多人都想回家,但是路途遥远,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和赞美,更是喜爱,崇拜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
35. 第四段讲的是最后一课,大概内容是一个瑞士的老教授,他坚持在农村教育学生,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得了脑梗塞。记忆停留在了1992年,经过众多人的帮助下,让他在一次回到了1992年,他也终于理解了那副画的含义。
36. 最后一段讲的是神笔马亮,沈马组合。讲的是他背着妻子,放弃到国外留学的机会。和乡亲们艰苦奋斗,扶持农村的发展,脱贫致富。结尾他成功的感动了妻子,和妻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7. 银幕中闪现的五个片段历历在目,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我时不时笑得合不拢嘴,又时不时被一句话或一段话故事情节感动的热泪盈眶。
38.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要学会坚持,也许对很多事,我们只要在坚持坚持就能成功。要学会善待他人,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都会让人受益匪浅。要学会感恩,我们都要记住每一个影响我们的人,记住每一个细节,即使是回忆,我们也要怀着一颗竭尽全力的心去感恩。
39. 《八佰》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国民党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奉命坚守上海闸北,留守四行仓库。实际人数四百二十余人的队伍为壮声势而对外号称八百人,这便是片名《八佰》的来源。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获令撤往英租界的动人故事。
40. 《八佰》中的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却一半天堂,一半地狱。当河的这边战争打响,血雨腥风之时,河的那边却还在打麻将,玩乐,连物资也不舍得捐赠。甚至还有人荒唐地寻问着:“有人买望远镜吗?可以把对面看得清楚一些。”由此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当时的中国人麻木不仁,软弱,没有一丝反抗意识,以至于令人心寒和后怕。这与如今校园欺凌,车祸等事故发生之时,不少人袖手旁观,凑热闹却不伸出援手有什么区别呢?
41. 但幸运的是当时的中华民族最终还是清醒了起来,团结了起来,反抗了起来。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到后来举起了枪向敌人射击,河两岸的人民终于联合了起来,一同守护祖国疆土,着实令人感动。如今的我们也应向前辈们学习,勇于出手,敢于帮助。
42. 另一个让我感到震撼的场面是机枪连排队跳楼去炸厚钢板的场面。一个个的烈士报上名字和家乡,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以血肉之躯去博取一丝胜利的希望,怎不令人泪下呢?当好不容易炸开一个口的钢板阵正缓缓愈合之时,大家紧张着,盼望着,一名战士毅然站在楼边,随着一声带着浓浓陕西腔的“娘,孩儿不孝了!”后为国捐躯,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和信念啊!这段直接将整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一个烈士,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支柱,一位位烈士身后,便是一个个家庭,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庭致敬。
43. 影片结束,电影画面一幕幕闪过,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庆幸自己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庆幸自己被那么多人保护着。此时,我们正当少年,满怀希望,满腔热血,寄托着先祖们强国和平的希望,砥砺前行吧,纵使荆天棘地,也不负此行!
44. 烈士已故,战魂不灭,各尽其责,共护和平。
45. 《地雷战》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夏天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 故事 。那么关于地雷战 观后感 该怎么写呢?
46. 今天,我在家观看了一部具有 教育 意义的**—《地雷战》。这部**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中国***的领导下,抗日军民英勇顽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47.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地雷打击敌人的 经验 。在赵家村,自从日本鬼子袭击了乡亲们的居处后,人心惶惶,所有村民只能躲到了山里。在这种情况下,县大队参谋来到了赵家村,他让乡亲们联合其他村子的村民共同抗击敌人,并用从敌人处缴获的枪支来武装自己。县大队发了一些铁雷,但远远不够用,军民们就想方设法研造出了土地雷,采取灵活的地雷战术和敌人作战。
48. 虽然,老百姓连着几次用自制的土雷把鬼子炸得落花流水,但日军用金属探测器,很快的摸清了地雷的放置地点,使大家的计划失败。于是,军民们又造出了头发丝雷和真假雷,果然再一次重挫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谁知为了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诡计,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尾随在后面。为了不伤害无故的群众,民兵又发明了一种“长藤雷”,等前面的群众走过以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扯动长线,随着几声巨响,敌人被炸的血肉横飞,而老百姓却安然无恙。从此以后,日军天天被炸,死伤无数。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军民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民兵们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日军民取得了重大胜利。
49.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感悟很深。当时的条件是那么艰苦,百姓们都可以造出多种不同的地雷来打击敌人,可现在呢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和谐,有些人却不珍惜今日的生活,我为他们感到惭愧和难过。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将举行大型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综合国力。我们要记住日本侵略者带给我们的伤痛,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所以现在,我们要做到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在祖国今后的建设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50. 《地雷战》中,在地下埋置的不只是地雷,更是百姓们反对侵略者的决心。胜利,永远属于正义、 爱好 和平的人。
51. 一天我和妈妈闲聊时,问起她小时候最爱看的**是什么,妈妈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地雷战》。带着一份好奇心,我看了这部影片。
52. 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夏天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故事。当时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通过学来的使用地雷的本领,带领大家使用自制的土制地雷,组成地雷阵,封锁附近日寇据点,使日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日军为了对付地雷阵,搬来工兵探雷,挖出地雷后攻入了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民兵们不气馁,及时 总结 经验,吸取教训。结合大家的智慧不断改进制雷技术和布雷 方法 ,让日军防不胜防。在进入麦收季节时,日军又来抢麦子。民兵们巧妙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土造地雷,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全歼了进犯的敌人。
53. 在观看影片时,我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变幻不定。看到大家齐心合力制作地雷的热火场面让人精神振奋。听到“不见鬼子,不拉弦”,让人会心一笑。目睹日本侵略者挖出地雷冲进村里烧杀抢掠的场景,我的心好痛,恨不得手上有把枪,将他们都杀光。看到赵虎为了对付工兵研究出“头发丝雷”,又让我精神焕发。在看到日军被我们的地雷炸的魂飞胆丧,晕头转向,最后全被歼灭时,我忍不住拍手叫好,真是大快人心。
54. 看完这部影片,我知道了在那些艰难困苦岁月里,老一辈革命先烈们,是怎样在缺少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大家不等不靠,团结一心,不怕牺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武器,最后将侵略者消灭,保卫了我们的家园。
55. 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战争也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能在精神上松懈,要将先辈们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传递下去。我们只有好好学习,用所学的知识,将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让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56.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那就是《地雷战》。这部**讲述的是1942年抗日时期最艰苦的年月,抗日军民在***的领导下与日本强盗斗争的故事。
57. 那一年赵家庄的民兵赵队长刚学会了使用地雷的本领,当时的黄村还是鬼子一个重要的据点,鬼子还在黄村的周围设了很多据点。弄得赵家庄人心惶惶,都逃进山里了。
58. “我们”准备用地雷和敌人作战,并准备抢敌人的枪。赵家庄联合其他村子用地雷和鬼子作斗争,并趁敌人被地雷炸的时候趁其不备抢了敌人的枪。这时,“我们”的地雷不够用了,上级发了一些铁雷,“我们”还造了石雷…,又给地雷的打法取了很多名字,如子母雷、连环雷、碎石雷…赵队长还把碎石雷叫做天女散花。
59. 日军调集工兵用了金属探测器,“我们”绞尽脑汁又发明了一种专门对付金属探测器的雷,这种雷十分敏感,只要日军一碰马上爆炸。有一次日军来了,“我们”用了新发明的雷:头发丝雷。“我们”果然再一次炸了日军。后来,日军来偷雷,想搞清雷的结构。“我们”特意给了他们一个延迟爆炸的雷。为了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手段,这就是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跟在后面。为了不伤害群众,“我们”发明了“长藤雷”,前面的群众走后,埋伏的民兵迅速引爆地雷,就这样,敌人被炸,老百姓却安然无恙。“我们”又让其他村的老百姓掐断敌人供给,并教他们埋地雷。
60. 就这样,敌人陆地运粮被地雷炸。海上运粮被民兵发现,民兵又用水雷炸。空中运粮矮了怕被攻击,高了又不能运,运来的大部分都投到民兵那里去了。从此以后,日军天天被炸,死伤无数。最后,民兵们终于获得了胜利。
61. 这时,**结束了,可我还未缓过神来,依旧沉醉在民兵用地雷炸鬼子的场面上。《地雷战》虽然是一部老**,但是他们使我收获了很多知识,我也特别佩服他们,因为他们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免受其他国家的欺凌,才能有我们现在美好的日子。
62. 在暑假里,我观看了一部抗日战争的影片,名字叫《地雷战》。在这部红色影片中,红军和民兵们的智慧让我感慨万千。
63. 1942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年月。那时候,我们敌后的抗日军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和日本强盗进行了阴阳的斗争。
64. 当年赵家庄经常遭到敌人的袭击,赵家庄为了抗击敌人,组织了一个民兵连。当时的炮弹紧张。民兵们想出用地雷对付敌人。民兵们用智慧造出各式各样的地雷,有踏雷、绊雷、飞雷、子母雷、碎石雷、头发丝雷等等。而敌人为了防地雷阵,特地从青岛搬来了工兵,用探雷器探雷,于是他们顺利的攻入赵家庄。民兵不断改进地雷,使敌军无法取雷。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消灭了敌军。
65. 看了《地雷战》,我觉得民兵非常聪明,能造出这么多的地雷。为了使敌人无法取雷,赵虎同志特地研究出了头发丝雷,把假雷与真雷的导火索用头发丝连接起来。这样,敌军只要拔出假雷,真雷就会爆炸。这让日军胆颤心惊,怕随时随地怕有地雷爆炸。
66. 通过民兵用智慧造出各种不同的地雷对付日军,从中我也懂得了,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用智慧去战胜它,消灭它。
67. 抗日硝烟满天飞,苦尽甘来终是甜。这不仅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一个神出鬼没的地雷战场,这还是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最好的见证。
68.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赵家庄和附近几个村庄,饱受日寇袭击和扫荡。为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区委雷主任组织赵家庄等村庄进行民兵联防。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发动群众制造了各种土地雷,布下雷阵,使日寇受到沉重打击。
69. 刚开始的铁雷、石雷、绊雷,让我们拍手称赞。到了后来发明了“天女散花”、蝎子雷。还有那头发丝雷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小的粑粑雷最为有趣。地面下有个地雷,小朋友们在地雷上拉了一坨粑粑。敌人探测到了地雷,在拆地雷时,却抹了一手的粑粑,敌人暴跳如雷。以为这是个假地雷,就踩了上去,真的地雷就引爆了,把日本鬼子炸的满天飞。这个主意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想出来的,当时的小朋友是不是很聪明呢。
70. 后来,可恶的鬼子被我们的地雷吓怕了,想出了更恶毒的手段,竟抓了村里的老老少少近二十口人,让他们走在前面替鬼子踩雷。不过,心狠手辣的鬼子没有想到,他们踩着的是蝎子雷,前面踩,后面炸。“砰”这声音惊天动地,响彻云霄。有的鬼子被炸死了,有的鬼子被吓死了,无一幸免,而乡亲们都安然无恙。
71.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当我看到日本鬼子被我们的地雷炸的血肉横飞时,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痛快。我努力保持清醒,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我们赢了!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打倒了日本侵略者!”
72.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她有那万里长城的壮丽,还有那无限宽广的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强的民族,先辈们用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史诗。
73. 看了《地雷战》,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生长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用我们的勤劳智慧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强大!侵略者已被我们赶了出去,历史终将成为过去,**也已落下帷幕,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74. 红色影片《地雷战》观后感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75.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
76. 星期五中午,我们在阶梯教室观看了爱国教育**《鸡毛信》。
77.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海娃送信的一段,海娃一路苦难多端,被鬼子虐待。他们把海娃关进黑房子,让海娃告诉他们路,甚至还残忍的活剥了海娃的小羊。而海娃没有畏惧,没有服从,而是勇敢机智的面对,最后把鸡毛信成功送到。我们年轻人现在缺的正是海娃这种精神。
78. 我们从小娇生惯养,哪里经得起风雨的磨练?我们没有海娃的勇敢机智,见不得一点困难,处理困难的方法也只有暴力和哭泣,这又能怎么样?愚蠢之举。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会成功。
79.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句话形容我们最恰当不过了。社会条件越来越好,而我们的生活能力却越来越差,父母怕我们受苦,为我们包办了一切,这是不好的事情。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没有生活能力的人怎样处事?没有自立能力的人怎样生存?
80. 所以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海娃的精神:正义、爱国、勇敢、机智。只有学会磨练自己的人,才会成功!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81. 他,是一个放羊的孩子,可他又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是小英雄—海娃。
82. 在秋天这个季节里,敌人来扫荡了。海娃连忙砍倒消息树,通知村民们赶快收割粮食。海娃的爸爸把一封鸡毛信交给海娃,让他给张连长。尽管海娃选择了一条偏僻的山路,可还是被敌人发现了。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藏到了一只体壮的老绵羊尾巴下面。海娃夜里想逃跑,但是又被敌人抓了回去。第二天,敌人让海娃带路,海娃趁这个机会把敌人领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被消灭掉了,并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83. 看完这部**后,我想:海娃勇敢、机智、临危不乱表现在,影片中敌人要抓羊吃,当敌人抓这只体壮的老绵羊时被它的力量挣脱了,敌人只好放弃,抓弱小的绵羊。如果当初海娃把鸡毛信放在弱小的绵羊尾巴下,就被敌人发现了,就完不成这次任务了,海娃的聪明机智值得我们学习。
84. 海娃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为什么不惧怕敌人,还和敌人周旋呢?摆脱盘查,取得了信任,把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85.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可能和海娃那样与敌人斗争,我们只有努力的学习,增加知识,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