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9 22:12 8
1. 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2. 山歌: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3. (
4. 在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
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6. 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7. 师:在鉴赏中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的价值,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组合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这不仅是对高中生个性表现能力与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也是合唱所达不到的另一种艺术效果。
8. 七、教学评价建议:
9. 教学重点:
10.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11. 考考学生平时对音乐的积累。
12.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嘻哈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其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
13.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14. 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学唱歌曲。
15. 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
16. 重点:掌握嘻哈音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元素。
17. 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 区别、归纳。
18.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19. 八、小结。
20. (二)音乐旅行第二站: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
21. 创作民歌:
22.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智取威虎山》音乐走进教室。
23. 文化介绍:简述嘻哈文化的起源(如纽约布朗克斯区)、发展历程及主要元素(说唱、街舞、涂鸦、DJ等)。
24.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25. 第一组组长引导同学阐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作健身、广告背景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6. 听《巴雅提木卡姆》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27.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28. 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2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30.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31. 即兴说唱:鼓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如校园生活、梦想与追求等)进行即兴说唱创作,锻炼语言表达和即兴创作能力。
32.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33.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34. 教学方法:
35. 各组展示节奏创作和说唱作品,全班共同欣赏并给予正面反馈。
36. 做:欣赏《拾玉镯》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37. 提问:“你对嘻哈文化有哪些了解?你最喜欢哪位嘻哈歌手?”引导学生分享个人见解。
38. 第一乐段是叙述性的直白——“总想对你表白……让我告诉世界……”表达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曲调婉转起伏娓娓动听,演唱中若将装饰音唱出来,更为曲调增添明快的色彩。
39. 河北民歌《放风筝》:想一想这首歌与刚才的有什么区别?你能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图吗?
40.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41.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42. 专题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43.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课件及音响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
44.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45.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