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9 08:34 5
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午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幼儿主题活动——“趣味民俗,快乐传承”即将拉开帷幕。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童趣的世界,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让快乐与传承在这里交织。
1.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 再次播放《赛龙舟》视频,请幼儿模仿划船的动作,感受氛围。
3. 四、结束活动
4.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5. 玩法:以班级为单位,8个家庭组合为一组进行接力,游戏中,孩子做车头,一手拿一个粽子做方向盘,家长蹲下做车尾,呼啦圈为两头连接,一头套在孩子的腹部,一头家长用双手握住,小车以最快速度前进至对面家庭组合,将呼啦圈和粽子接力给下一组家庭,最后一组家庭跑完,游戏结束,快的那一班级获胜。
6. 通过欣赏香包,了解香包的制作方法和作用。
7. 形式:单面接力
8. 制香囊、画彩蛋、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9. 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10. 幼儿用书。
11.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多数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渗透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12. 形式:对面接力
13.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使幼儿了解有 关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等,感受 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
14. 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
15. 一、亮点
16. 通过观看端午节的系列短片,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17. 《粽子接力赛》
18. 了解端午节有关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 故事、儿歌。
19.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20.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21.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队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22.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3.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24. 将幼儿制作好的香包悬挂在教室内,幼儿共同欣赏,发给幼儿佩戴在身上分享成功的喜悦。
25. 幼儿相互赠送礼物(粽子、香包),并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26.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27.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28. 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9. 小桶、赛龙舟的视频、纸箱龙舟
30. 二、家长代表结合PPT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31.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32. 第一组:幼儿与家人一起包粽子
33. 二、环境创设:
34. 四、活动结束。
35. 提问:“你看的香包是什么样的?用什么制作出来的?有什么味道?佩戴香包有什么用呢?”
36. 主持人致辞
37.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38. 感受端节的文化气氛,萌发爱国主义情感。
39. 家长反映:
40.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41. ……
42.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43.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44. 知道吃粽子、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45.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端午节的由来
46. 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做龙舟等活 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47. 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48. 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49. 游戏规则:幼儿抱紧家长,家长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小桶里,下一位,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队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50. 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插艾草的原因:你们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51. 评粽子:
52.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53. 目标:
54. 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55. 二、不足
56. 活动结束
57. 四、活动安排:
58. 学具准备:制作香包的香料,各种材质的布(纯色、花色),针线,棉花,彩色缎带,剪刀,各种彩纸,糖纸、包装纸
59. 三、活动过程
60.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
61. 幼儿表现:
62. 七、活动结束
63. 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回忆与粽子相关的已有经验。
64. 主持人总结
65.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66. 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67.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端午节大胆讲述。
68. 幼儿反映:
69. 各班准备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70. 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71. 任何有意义的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了解本班年龄、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另外老师的组织语言及提问也更应贴近幼儿,让幼儿更易理解,才会有积极的师幼互动,达成活动目标。因此,在活动中,我抓住小班幼儿爱听故事、爱模仿的特点,将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的风俗,通过讲述故事和观看视频的形式,双管其下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愿望,例如在讲述故事时,老师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及时调整故事讲述的节奏,增加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感受到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在观察赛龙舟的视频时,孩子们一下就被画面及震天的鼓声吸引,都跃跃欲试,于是我们请幼儿在班级中找玩具当船浆,与电视中的人们一起“赛龙舟”喊着“号子”。
72. 活动四长命缕
73. 幼儿讨论,请个别幼儿将课前了解到的端午节的习俗讲给大家听。(带香包,喝雄黄酒、长命缕、吃粽子、绿豆糕、炸油糕等)
7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75. 了解端午节的节日名称。
76.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
77. 吃粽子:
78. 活动五做龙舟
79. 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80. 手工活动
81. 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82. 四、活动内容与安排:
83.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84. b、选择纯色布料剪成自己要的形状——填充棉花及香料——收口——剪彩纸为各种形状粘贴装饰香包——绑丝带
85. 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