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7 09:48 5
1.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2.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成长,教师快乐。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3. 新教育十大主题活动每一项都主张让孩子参与和体验,这正是秉承了对生命的尊重。缔造完美教室是让每个生命创造奇迹、魅力社团课程是让孩子的生命自由生长。原来,参与过、体验过才会留下痕迹,丰富的课程和生活,才能丰富孩子们的世界,点亮孩子们的笑脸。
4. 智慧地与学生交流。师与生的交流,往往缺乏平等,生与师的对话常常有所保留,有的甚至会话到嘴边留半句。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话出学生心声,产生共鸣,再抛砖引玉、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人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6.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是印证了泰戈尔说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唤醒孩子,就是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正如文化是体现为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的追求。
7.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幸福的教育而努力,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8.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
9. 教育的唤醒体现在教师的智慧,教学的智慧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不仅能够挖掘教材的深度,更能够用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独创性思维的产物吸引学生,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不断吸收成长。
10. 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密切配合。
11.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12.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
13.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14.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15.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
16. 作为教师,让我们以爱心为媒,给予学生温暖和明亮,从而搭建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吧!
17. 是的,教育应当是幸福的,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xx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即使我们通过不懈努力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可我们坚信:我们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效果,可是只要不灰心,就会不断走向成功。
18.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19. 自古以来,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老师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差异参差不齐,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对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暂时没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及时做好家访,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亲近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要做到关怀、宽容、关注和赏识。
20.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关心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才乐于接受你的传道授业解惑。
21. 智慧地因材施教。我们常说“人最不缺乏的就是个性。”在一个班集体中,往往会有那么一两个个性特别鲜明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是成绩最差的,也不会是让人最操心的,但常常是令人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孩子,除了必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用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恒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再以闪光点为突破口,用机智的话语放松孩子的心情,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辅以课后辅导,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22.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 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 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23.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所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导致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引导的道路上要讲究科学,循序渐进,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并去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提供成功的动力,这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增强自信心理,激励孩子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并一步一步为之奋斗,最终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美德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装满宽容上路,始终守住诚信,还要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师、父母与社会去共同灌溉,让孩子的心灵沾满了美德。
24. 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
25.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26. 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
27.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28.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9. 新教育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确定“每月一事”,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种棵树开始学会公益、从写日记开始学会自省。让孩子在主题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节俭、守规则……这正是孩子们成长的需要。
30. 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
31.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做一个“爱教”、“会教”的好老师。
32.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33. 读完这本书细细反思,正如书中自序所说,我感觉到教育就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对每一位孩子不敢说放弃,也不能说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让每一花蕾努力绽放……。
34.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三是有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35. 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