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4 21:26 5
古韵今风,花灯璀璨。在这团圆之夜,共赏花灯,细语轻谈,传承着千年的美好时光。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同学们,愉快的寒假已经结束了,春节、元宵节也过了,请大家赶快调整好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3. 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4. 活动要求:各班把制作的元宵灯,放在规定处进行展评
5. 活动内容:各班自行组织一堂关于元宵节的班会,活动形式不限。可以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历、演变过程以及相关习俗;也可以通过诵一诵元宵节的诗歌、说一说元宵节的故事庆祝元宵节;或者亲自动手包一包汤圆,拿回家煮汤圆给父母品尝,敬自己的一片孝心等等。
6. 重点指导学生准备活动,在筹备过程中,锻炼能力。为了落实活动中的知识能力目标,教师一方面做好引导,一方面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设计制作一些灯谜。
7. 传统节日知多少:假期让学生自主的了解有关春节、元宵节的历史典故和名族风俗,收集春联和灯谜等。
8. 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能把元宵节的欢庆场面都表现出来,现在就读给大家听!(范读)
9. 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10. 合:晚上好!
11. 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认读,评出“优胜小组”。
12. 主题活动策划 篇1
13.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猜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赏花灯、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舞狮子,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以上是元宵节来源及习俗,自此我园开展“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4. 同学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无穷的探索里,你会看到光辉、灿烂的前景。让我们珍爱生命,防止溺水。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会更好!
15. 男:银蛇纳福福入户,玉莺报喜喜临门;辞旧鞭炮催春潮,迎新锣鼓闹元宵!同学们、朋友们,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新春向我们走来!
16. 游戏:“摘灯笼”。(想一想,本课生字都会认了,再举手“摘灯笼”。)
17. 第二阶段:
18. 普及推进阶段(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
19. 看第二盏花灯,认“眨”、“睛”、“猴”。
20. 猜灯谜活动要求:以猜文字将谜面贴在花灯或悬挂走廊上供人猜取,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每人每猜一次如猜中不可在猜,没猜中可继续猜,可到猜中为止。猜好后将纸条撕下拿给负责分发奖品人员,兑换奖品。如果未猜中的兑换人员可将其在挂起供其他人继续猜灯谜。
21. 开展“我们的节日”专题交流活动。各班要在春节、元宵节,精心收集的春联和风俗典故,开学后进行交流学习。
22.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23.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24. 自由读儿歌。
25. 活动由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组织,开展做小汤圆和元宵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元宵,静静品元宵,欢乐送元宵,亲身体验浓浓的节庆氛围。
26. 女:今夜星光灿烂,今夜灯火辉煌!同学们、朋友们!笑语欢歌中,这里成了鲜花的海洋,成为充满爱的温馨家园。请欣赏XX和XX给我们带来的对诵:《今夜让爱来临》。
27. 男:在中国节日里具有很多美味的.特色食品,如:粽子、饺子、年糕、元宵。说说你元宵节最爱吃的是什么?
28. 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29. 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春联且诵读,并在开学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0. 放假时,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活动计划,确定了活动办法,确保“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有序开展。
31. 围绕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帮助学生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32. 认识本课的生字。
33. 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次限猜一条。
34. 过中国年做文明娃
35. 3迎接新年日出,老师(或代表)讲话,放飞气球,放飞梦想,互道新年问候;
36. 男:银蛇纳福福入户,玉莺报喜喜临门;
37.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38. 教师领读课文。(提醒学生“吐”“眨”“追”“立”这四个字要读重音。“真”要拖长音。)
39. 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一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
40. 元宵花灯“巧手装扮”制作行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意识(发挥想象,利用布料、彩纸、纽扣等废弃物品创意装扮花灯)。每班上交十件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41.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元宵节》,大家来说说元宵节人们在干什么?(吃汤圆)“汤圆”的“圆”是什么意思?(团圆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团圆了,咱们再一起去看看元宵节最好玩的花灯吧!(好)(板书课题)
42. 三、总结
43. 学一首好歌:学生自己学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
44. 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45. 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情暖梅列”系列志愿服务,寒假前,学校共为关50余名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残疾儿童赠送毛毯,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照料,让他们异地他乡度过一个喜庆温馨的春节。寒假期间,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残疾儿童家庭发送祝福短信,以送亲情、送文化、送平安、送健康为主要内容,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精神慰藉,让他们心情舒畅、快乐过节。
46.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7. 合理分配压岁钱:结合各班班队会开展“用好自己的压岁钱、争当理财小能手”主题班会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价值观。
48. 通过活动,学生体验、熟悉了我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加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了民俗文化之根。
49. 送红包游戏:每个红包内金额随机为一元,三元,五元。一元红包设两百个,三元红包设八十个,五元红包设二十个。总金额五百四十元。
50. 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51. 给“圆”字开花,了解“圆”的意思,渗透“团圆”含义。
52. 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我们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培养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学以致用,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53.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不同的窗花和手工编织中国结福。元宵节当天下午,班主任老师可邀请手巧的家长(或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裁剪各色各样的窗花和打福结,布置、美化教室。
54. 四季发财精美冷碟 迎春纳福红烧蟹肉翅 蛋黄焗珍宝蟹 蛇肝凤髓大澳蛇两吃 广式秘制石斑鱼 丰年喜庆霸王肘子 吉祥如意全家福 财源滚滚喜饼烤肉 大吉大利土鸡焖蟹 牛气冲天铁板牛仔骨 步步高升辣炒大黄螺 黄金满载水鱼炖羊肉 迎春接福时令小疏 五谷丰登美点双辉 红红火火什锦果盘
55. 元宵节的庆祝习俗
56. 创编一份节日小报。通过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57. 注:必须有一位以上家长陪同方可报名,家长报名年龄限制在60岁以下。更多详情见家长QQ群00000000
58. 感受家园之间节日里温馨的氛围,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59. 教学过程:
60. 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2日(暂定)
61. 四、精心策划,丰富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62.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63. 搭建舞台,全新红地毯,显眼活动主题背景,突显节日喜气洋洋的气氛。
64. 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65. 比如: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捧月,八面春风,九运当头,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66. 道具:手机,桌子,板凳(条件允许的话可在现场提供免费WIFE,以方便观众参与活动)
67. 年夜饭又叫团年饭,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餐饮业春节期间开拓的主要市场。家庭是中华民族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说起年夜饭的重要性,我们从邓云乡先生《燕京乡士记》中记载的一个除夕凄凉的故事中得到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年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年三十晚上很晚尚未拿钱回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了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没有剁肉的砧板声,惹邻居笑话,便拿刀斩空的砧板,边斩边落泪。这个故事听了的确让人心酸,但更充分体现了年夜饭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68. 学生讨论,小结: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