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冬至搓汤圆,传统习俗新体验

面书号 2025-02-14 20:08 6


在寒至霜降的时节,一锅炖圆,传承着古老的习俗与新体的体验,故事便从这一刻缓缓展开……

1. 记得有一次,妈妈由于繁忙没有包粽子,我特别不快乐,成心在吃饭时把碗弄得直响。妈妈有些无法的看着我,突然对我说:“想吃粽子,就去买资料本人包!”说罢,就起身开门走了。回来后将资料都逐个处置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厅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2. 冬至又叫冬节,听说在周朝以十一月岁首,冬至是新年第一个节气。冬至过后,新的一年开始,所以民间有个说法,吃了汤圆多了一岁。冬至的习俗是搓汤圆,还要祭拜祖宗。汤圆是圆的,甜甜的,代表团圆和幸福。

3. 到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我们买元宵,买汤圆。这天晚上放烟花的爆竹的很多,声音震耳欲聋,天空中多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不胜收。

4. 米粑粑让我们搓。搓汤圆时要双手上下合拢,把糯米粑粑放在手心,然后不停地搓。我们越搓越开心,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竹匾里,像一个个小精灵。全部搓好后,老师把这些小精灵拿去煮了。

5. 那天下午,我们还邀请了张开翔妈妈来课堂指导我们做汤圆。在开翔妈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虚心学习下,一个个白嫩嫩圆溜溜的汤圆出现在每个同学的手中。汤圆越做越多,最后,每一组的芝麻馅都用光了,汤圆也装了一大盘。于是家长义工们把汤圆端到楼下去加工,做成麻糍。趁汤圆加工的时间,同学们拿出自己早早准备好的温州美食,摆在桌面上。一眼望去,各种美味尽收眼底。瞧,有的带了温州鱼饼,有的带了瘦肉丸,有的带了凉皮,还有的带了鸭舌……而我带的美食更是形成了他们中的一道风景。我带的是绿豆糕,清新的嫩绿色,而且不像他们那么重口味……

6. 首先我把手洗得干干净净,老师在前面做示范,我在下面跟着学,像老师一样拿一团小面粉在手中压扁,用手指压个凹洞,把豆沙馅放到洞里,再用手把它包起来揉成球,看似简单的动作,可到了我这,不是豆沙掉在外面,就是揉成了奇形怪状,大大小小形状不一。我再看看旁边的同学,哈哈……!他们和我包的一样,有的包的很大,有的包的很小,还有的豆沙也掉在外面了。这下我更开心了,原来这就是小朋友包的汤圆。我们把包好的汤圆交给老师,老师并没有评论我们的.汤圆,直接把汤圆放进了锅里。我们就在那慢慢地等着,过了一会儿,汤圆熟了,老师把煮熟的汤圆分给我们吃,我早就手拿调羹等着了,当我慢慢享用着自己包的汤圆时,心里甜滋滋的。活动结束了,老师让我带了一些汤圆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尝尝我包的汤圆。

7. 冬至就要到了,我也会做汤圆了,你会了吗你们的冬至也吃汤圆吗

8. “噗……”锅内叹了口气,热气从锅盖边沿冒出来。掀开锅盖,呀!一颗颗汤圆变得胖乎乎,圆溜溜,晶莹剔透,如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脸,有时还会有几个调皮地咧着嘴巴,冲我笑,笑得馅都流淌出来,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9. 这个冬至节,既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大家美餐了一顿。真是令人难忘啊!

10. 想找两片大小类似的粽叶弄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不过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过糯米慢慢倒入其中,不过这一步还真不好弄,动不动就是粽叶松了或是压不实糯米,让人恼火得紧。我只好找来回形针把粽叶固定好后再压入糯米。接上去便是要愈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个紧紧的平面三棱体,这也是最难的局部,我只好请妈妈帮我弄好。看着不是由本人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么一丝丝的不信服,但还是把它压了下去。找来针和线,开端停止最初的步骤,小心翼翼的将粽叶固定住后就半途而废了。我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锅中。不一会,那记忆中的粽叶幽香便扑面而来,我的眼睛也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11. 冬至吃汤圆是我们家乡的习俗,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吃汤圆的,但是我依然很喜欢,因为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就是汤圆了。

12. 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坊,这里的春节很热闹,春节的前一两天,大街上、商店里、餐馆里全都充满了年味。大街上都是卖灯笼,春联的,商店的门上,窗户上还有许多“福”,店里面也有许多关于春节的贴纸,餐馆和商店一样,有推出一些五花八门的套餐。

13. 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北方人冬至吃饺子、馄饨,南方人吃汤圆。

14.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冲进厨房,看见妈妈在煮汤圆。妈妈在锅中装满水,等水烧开将汤圆放进锅里,一个个小汤圆服服帖帖地挨个儿贴在锅底,不知它们为何这样亲热。

1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到端午节,我的家乡——浙江金华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16. 五月初五那天,人们早早地起床,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到了婺江边。比赛还没有开始,岸边就早已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了!人们已经把长长的一条江岸围了里外三层!我和妈妈为了找一个好位置,还差点挤破了脑袋呢!比赛开始了!人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朝东边眺望着。“咚——咚——咚!”从婺江的远处渐渐传来了低沉的鼓声,中间还夹杂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近了,更近了!我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五六只龙舟飞快地向这边驶过来,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17. 包完后,阿姨开始蒸了,过了一会儿圆蒸好了,我闻了闻,觉得香香的,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就吃。啊!真的很香!

18. 一进入腊月,走在各个小区,我们便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家的阳台上挂满了腊肉和香肠,商家也挂起了灯笼、贴好了春联,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

1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的《元日》,一想到这首诗,我就想到家乡的春节。

20. 要说到赛龙舟,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21. 我把汤圆拿回家,奶奶说我本领大,会包汤圆了,把汤圆留到大年夜全家吃我包的汤圆,吃了团团圆圆,我心里真的很开心。

22. “可以吃了!”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突然,教室的门被推开了,原来是家长义工们回来了。他们端着黄灿灿的麻糍分给每一个人。香喷喷的麻糍啊!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麻糍立刻就露馅了,甜甜的芝麻馅儿夹着软软的糯米皮,真是美味啊!于是我又吃了一个,谁知,这个麻糍竟然没有馅儿!天哪!这是哪位调皮的同学做的啊!?

23. 大约到初七,爸爸妈妈就要上班了。而我们学生则是过完“正月十五”才报名上学,春节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24. 一会儿功夫,老师把煮好的汤圆端上来了,告诉我们说:“里面有的有料,有的没料。”我把嘴凑到碗边,就闻到了一阵香喷喷的味道,夹杂着一丝姜的.味道,连忙吃了一口,哇!好甜,快要把我牙齿甜掉了,我一连吃了好几个,4个有料,6个没料的,不管是哪一种汤圆,味道都非常好。

25.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在江面上不停地来回穿梭,打捞屈原的真身。有几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用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这些都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习俗。

26. 煮的时候先烧开水,再把汤圆轻轻地放下去,开始时这些小雪球是沉下去的,等浮上来的时候就熟了。再加黑糖和姜烧一会,原来的雪球现在变成金黄色的'。老师给我们每个人盛了一碗,我吃了一口,味道妙不可言。啊!舌头都快甜掉了。我吃了八个,其中有两个没馅的,一个花生馅的,五个黑芝麻馅的。

27. “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走亲访友,我们都开开心心地收红包,而爸爸妈妈却送礼、发红包。

28. 冬至,也叫冬节。在我们福清家家户户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圆,福清人叫“搓米时”。搓圆代表团圆,在民间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

29. 老师端来了一盆准备好的糯米粑粑,又告诉我们搓汤圆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搓汤圆开始了,桔子老师叫我们先戴上手套,然后拿了一个糯

30. 过年,从“腊八”拉开序幕,为过年做一些准备,很多人家要磨粉、做年糕,还要腌制和晾晒鱼干、腊肉等传统食品。奶奶也不例外,有时还拉着我帮她做活。?爸爸妈妈放假了,还会给我带一些“年货”。爸爸的朋友都送来各种海鲜,吃都吃不完,怕坏掉,只好也送出去,基本是这家送来的给那家,那家送来给这家。

31. 妈妈在桌上摆好圆簸箕,圆簸箕前方好一对红蜡烛,寓意欣欣向荣,点上蜡烛,为了祈求平安。在簸箕里摆上十个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里插上两朵搓圆花,摆上十双筷子。大概中国人都喜欢成双成对、十全十美,这些喜庆的红色把家里烘托的祥和而又温暖。

32. 我记得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总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扑面而来的粽叶香气。小时分的我,每到了端午节降临之际,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做粽子,妈妈磨不过我的软磨硬泡,总是无法的系上围裙,宠溺的说我是个小馋猫。在粽子下锅后,妈妈都要抱着我与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屈原大诗人遭奸人陷害,对事先朝廷充溢了绝望,然后就跳江他杀了,人们到江打捞他的尸体时并没有打到。于是,人们就将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

33. 比赛结束了,人群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边渐渐安静了下来,我和妈妈在岸边散步,岸边的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历史……

34. 冬至也叫冬节,在周朝的时候,是以十一为岁首,冬至是十一月的第一个节气。所以民间有句俗语,说吃过汤圆长一岁。

35. 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很累了,龙舟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但他们还是坚持着,用口号来鼓舞自己,一鼓作气,冲向终点!在婺江上,这可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6. com 合同帮帮网)

37. 最有年味的地方还是每个人的家里,我家也不例外,除夕早上我和爸爸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还要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下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着美味的年夜饭,还有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因为饺子里面放着钱,谁吃到钱谁将会在新的一年运气就好,所以都争着吃饺子,恨不得一口就能吃到钱的饺子。啊!我吃到了一个带钱的饺子。晚上八点我们全家一起看春节晚会,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了。

38. 吃了汤圆,按照民间说法,我又长一岁。我希望以后的日子都像今天这样甜甜蜜蜜,开开心心。

39. 老师端来一盆雪白的糯米粑粑,扯成一小段分给我们每一个同学,大家上下手一起做圆圈运动,把一个个糯米粑粑搓成了圆圆的雪球。它们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竹匾中。等着老师把它拿去煮。

40. 从“除夕”开始,忙碌的“年事”告一段落,人们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我的亲戚们都来我们家串门,喜悦的氛围一直可以延续到元宵节。

41. 在我们温州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前一晚,家家户户都要围坐一起,用双手搓汤圆叫“冬节圆”,象征团圆。冬至早上要吃汤圆,吃过“冬节圆”后,你就又大一岁了。所以,你要是问一个温州人今年多大了,他告诉你吃了汤圆就几岁了,你可别感到奇怪。因为别的地方都是在正月十五吃汤圆的,过了除夕才大一岁的。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最怕自己冬至没汤圆吃而长不大。真好笑呀!

42. 做汤圆,要选择上好的糯米,首先把糯米浸泡十二个小时,用石磨把它磨成浆,磨好后用特制的布把米浆包起来,过滤掉水分。这个过程叫“吊浆”。吊浆要耗费十二小时左右,米浆变成了糯米粑粑,这时候就可以搓汤圆了。

43. 自己包的圆真好吃!

44. 龙舟的龙头高高扬着,满身闪着五彩的光芒,就像腾云驾雾的祥龙。划舟的壮汉们口中喊着响亮的口号,手里的动作整齐划一。几只船的速度不分上下,你追我赶,人借龙形,龙具人神,一条条矫健的巨龙在江面上激起了一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后的人群欢呼着,为自己的龙舟队鼓掌加油。相机和手机拍照的声音响个不停,大家都想留住这难忘的镜头。龙舟在经过我们面前的一刹那,我甚至看到划舟的壮汉胳膊上绷紧的肌肉和擂鼓手额头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45. 大家开始忙活开来。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里揉搓,松松干干的糯米粉变成粘粘湿湿的一团。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块,捏一捏,咦!现在米粉团就如同橡皮泥一样,软软的。

46. 春节的这一天,一定很早就要起来,穿上新衣服,我和妹妹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他们会给我俩压岁钱,我们非常高兴。整个村子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地上全是鞭炮纸的碎屑,空气中夹杂着硝烟的味道。接着,我高高兴兴的跟着爸爸妈妈到亲戚家去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47. 我最喜欢过的是春节,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一些春节习俗吧。

48.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每年冬至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又称“冬节”,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49. 啊!香喷喷的汤圆出锅了。奶奶放了些桂花糖,大家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爸爸说:“这汤圆既新奇又美味,真棒!”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奶奶也笑了。

50. 下午,我们做完作业,阿姨也做好了准备工作。开始包圆了,我们拿了一把米粉,做了一个圆形的形状,再用小拇指在小洞两边按一下又转,然后,把肉馅放在里面,再把口按紧一些,就这样,一个完整的大圆就形成了。虽然这个圆做的不好,但这是我第一次做得,我非常开心,特别高兴,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51.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奇异的习俗,比方: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贴五毒之类的。不过我不是个心细的人,自然做不了这些,我最感兴味的自然就是吃粽子。

52. 今天的活动真有趣,汤圆软糯香甜,我真希望每天都这么快乐。(

53. “新年到,龙灯锣鼓敲打敲”,“新年龙灯游万家”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两句俗语,新年盘龙灯,从明代至今,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习俗。“新年见着龙,八十老翁耳不聋。年年见龙灯,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古老的民谣,说明在奉化舞龙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还包含着对龙的图腾和对新年的祈福。但现在,大街小巷上,却很少有盘龙灯的了。

54. 家乡的春节是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节日。

55. “正月初一”是春节。人们欢欢喜喜地早起,穿新衣、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早餐时,全家人都要吃汤团,寓意“团团圆圆”。而且客厅的桌上总是摆满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水果等等食品,让我一饱口福。

56.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家乡过年的风俗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舞龙”,舞龙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后几天。你们家有什么风俗呢?

57. 我掰了一块放在手心里团圆成一个球,再把它压扁。传统的汤圆里没有馅,为了让汤圆更美味,这次我精心准备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干、草莓干……把“料”放进压扁的团里,再搓圆,一个汤圆就搓好了。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我搓的圆煮完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和外面卖的果味汤圆一样?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独家秘方。带着满脑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点到来。

58. 冬至前夕,家里就备好了福桔、筷子、蜡烛、圆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团圆饭,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准备搓圆了。

59. 今天,奶奶要做汤圆,我在旁边帮忙。只见奶奶先用水把糯米粉和好,接着搓成长条,再揭一小段。我取了一小段,学奶奶样先把它捏成窝型,再嵌入猪油馅,然后裹起来封好猪油馅,紧接着再把它搓圆。奶奶很快地搓出了一个个汤圆。而我左搓右搓就是搓不圆。奶奶说:“汤圆在左手掌心右手顺时针用力均匀搓。”我按奶奶说的做果然搓圆了。奶奶夸我聪明,我心里乐开了花。奶奶还教我馅一定要裹好,不然熟了馅流出来就不好了。我做了一个又一个。突然来了灵感,我想做些不一样的汤圆。奶奶见了问:“你在干什么呀”“不告诉你!”我笑嘻嘻地说。“做好了!”我喊到,爸爸跑来一看:“这是汤圆还是饺子”“是汤圆。”原来爸爸把我做的饺子型汤圆看成了饺子。我开始包第二个汤圆,我把面团擀平了,在上面抹上馅,对折卷起来,像一朵花,奶奶直夸我手巧,我听了可高兴了。接着又做出正方形,心形的汤圆。不一会,稀奇古怪的汤圆要下锅“游泳”了,“哗”的一声,汤圆下去了。奶奶盖上锅盖煮了起来。

60. 汤圆也有各种吃法,煮好的汤圆装上汤或裹上黄豆粉,都是顶美味的。松软甜糯的汤圆,几分钟时间就被一扫而光,好似秋风扫落叶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却让人回味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