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4 15:59 5
赤壁之战,火攻破敌! 江东孙刘联军,共谋大业! 赵云救主,单骑闯营! 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将星陨落! 曹操作北征,乌巢失火! 三顾茅庐,刘备请诸葛亮出山!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英勇无敌! 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释疑放曹!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刘禅! 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2.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治晋:掌管司法。得其情:调查到真实情况。这两句大意是:掌管司法的人调查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含冤而死的囚犯了。这两句强调执法者必须注重调查研究,而不靠主观臆断,才能避免冤假错案。只有调查研究,才能避得真实情况,才能对案情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3.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4. 刘备: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5. 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6. 经典台词《老三国台词精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迷你句子网”是专门为给您寻找经典台词创建的网站。同时,jzd3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国台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7. 曹操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8. 人之亲。”操复曰:“奈卿妻、子何?”宫曰:“宫闻霸王之主,不绝人之祀。”
9.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厚葬:指丧葬时奢侈铺张。本句大意是:大肆挥霍钱财操办丧事,对死者没有好处。古时贵族的生活很奢侈,不但活的时候挥霍浪费,死了还要厚葬,用以表示他们的尊贵。墨子早就提出过“节用”、“节葬”的主张,提倡减少无用的耗费,具有打破贵族等级制度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主张节约办丧事,现在却还有人以奢侈的葬礼表示孝心;更有甚者,老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奉养,死后却以厚葬为自己立名,不亦蒜夫!批判这种社会现象,提倡薄葬厚养的社会风尚时可以引用这旬古语。
10.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曹操误入麦田,割发代罚,以示惩戒一事。
11. 今意何如?”宫指布曰:“是子不用宫言,以至于此。若见从,未可量也。”操
12.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13. 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三国志名言好句
14. 谢曹丞相赠箭!——诸葛亮借箭后令将士齐喊
15.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 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仲达
16.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短:短处。长:长处。本句大意是:不因为人的短处而弃去人的长处。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有的人短处多一些,有的人短处少一些。若看人、用人只取人的短处,而看不到人的长处,就会把人看得一无所是,而埋没了人的长处。这样看人、用人,就很少有人可用。这是一种片面化、绝对化的取人方法。
17. 姜维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一个个输了都会怨天!)
18. 曹操:“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 王垕:“丞相欲用何物?” 曹操:“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19. 又曰:“奈卿老母何?”宫曰:“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夫以孝理天下者,不害
20.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反?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留书曹操,去寻刘备
21. 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22.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
23. (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24.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三国志经典语录
25. 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孔明
26.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这两句大意是:人命关天,难生难养,杀之却很容易。此二句强调人命关天,不可轻易处人以死刑。因为误判、错判尚可以改判;一旦误处极刑,想改正也来不及了。故古人有“重刑再覆”(见《旧唐书·刘宴传》)之说,就是要重调查,重证据,一审再审,获得确凿罪证后,当杀者再杀。
27.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这两句大意是: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28. 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阮籍《咏怀诗》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29.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贾逵传》。患:忧虑.害怕。名:美好的名声。年:指年齿,涛命。这两句大意是: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曹操东征时进人贾逵的祠庙,回想起他部下这位大将的业绩,怆然有怀,发出了这番感慨。人活在世上,不仅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更要珍视自己的名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虽然寿命并不长,但却能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如果一个人混混噩噩地活着,对杜会没有一点积极的贡献,那么即使长命百岁,也没有任何价值。这个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争取立名时引用。
30. 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31. 2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四州,强盛莫敌。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32. 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