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4 13:48 6
读后感:人性与命运冲突的漩涡
1. 悲剧之所以感动人,并不在于它的结局是多么的惊天动地的悲怆。而在于对于所发生的一切,作为读者或观众,我们感到无力,感到一切都是命运的使然,明明知道一切将要发生,却什么都不能做,即使做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范例。放下书,我一个人坐在桌边,什么都不想说,也什么都不想做,之感觉心空了。那是一种淡淡的伤痛,让人往想些什么。
2. 包法利夫人的致命错误,在于她不懂得豪华淫逸的生活和浪漫传奇的.爱情,需要物质财富做基础。而她的家庭环境,无论是她父亲还是她丈夫的家境,都不具备这种物质条件,而她偏偏要去追求那种不可能属于她的生活。在她寻求爱情和幸福,却沦为别人的玩物过程中,她不知不觉地将丈夫的薄产挥霍尽。这便给贷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作为诱饵,让她签署一张又一张借据,使她积债如山,而一旦发现她身上再也没有油水可榨时,便串通法院,扣押包法利家的财产抵债,并且张贴布告宣布拍卖。包法利夫人被逼到了家庭破产,身败名裂的绝境。她求助于情人,情人们推诿搪塞;她求助于税吏,税吏无动于衷;她求助于公证人,公证人花言巧语,企图称其危难占有她。这时的人世,对包法利夫人是那样冷酷无情!在她面前只剩下一条路,就是结束她尚年轻的生命。
3. 女主人公爱玛原本是一位天真淳朴的可爱少女。她的父亲为了培养女儿的贵族气质,把她送进了卢昂的修道院学习。在那里,爱玛成天满脑子的情爱,渴望日后能与一位白马王子生活在一起。可以说,这时的修道院教育,已经慢慢腐蚀了爱玛纯洁的心灵。后来,她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同刚死了老婆的乡村医生结了婚,成了包法利夫人。起初她以为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那种浪漫生活。可是时间久了,她越来越受不了这种平凡的日子了。特别是她发现自己嫁的人并不是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不可否认,包法利医生平庸无能,感情迟钝,但是却是很真心地爱着自己的妻子。所以当看到他最后得知真相后抑郁而死之时,我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4. 她本来可以有一个平凡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的丈夫,只由于她不切实际的浪漫追求而把一切毁灭掉了。在她临死的时候,她有留恋她的丈夫和女儿,但她更期待快点离开喧嚣的人世,往天国。也许只有那一刻她做到了无牵无挂,只希望早点结束她痛苦的生命。
5. 她结婚的第一天,便因为婚礼的普通而思考婚姻是否正确。幻想的梦破碎后,失望便像雨后的彩虹悄然而至。在后来的日子中,包法利的木讷和恪守陈规总更是让她感到枯燥乏味。她越发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爱情。她的爱情应该是浪漫的,奢华的,而不是这些柴米油盐。她应该像贵族小姐那样,每天沉迷于舞会,享受生活。她对浪漫积攒了太多期望,所以当现实照进生活,她的心就开出了别样的花朵,而这花朵本不应在包法利的花园中。
6. 包法利夫人所代表的并不是她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一代的女人,时至本日,有跟她一样想法的女孩子也占多数吧。
7. 那些所谓的理想最后就像《布鲁克林有棵树》里写的:“我把一生要做的事一条一条写了下来。我发誓要一条一条去实现。然而这些计划根本没有实现。我成人后,大部分时间得去拼命工作,养家糊口。”
8. 遗憾收场
9. 前几天诚品给我发了一封招聘邀请邮件,我第一时间特别感动,甚至开始蠢蠢欲动。
10. 也许这些感悟不够深刻,或许有些许偏激,却是我放下书的那一刻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很多现时发生的包法利式的悲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期那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打工妹控告某大学教授的案子。从性质上应该跟包法利夫人如出一辙吧。感到痛心,却不知道能说什么。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她们没错,但她们必然是悲剧。
11. 勇敢的追求爱情
12. 诚品是我一直以来的梦,像是我人生最崇高的使命。我犹豫了良久,最终没有去。我怕真的有幸去了诚品,不久我也会乏了倦了。
13. 这本书是我“那棵树”上的一本,曾经听人说过,说包法利夫人很作,于是带着好奇带着一探究竟的意愿开始阅读,阅读的过程断断续续,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或许是我自己的缘故吧,总之不是太对我的胃口。我比较喜欢看《廊桥遗梦》…
14. 我想说的是:跟我的朋友一样,我也渴望着激情澎湃、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毕生的理想是什么。这才是最致命的,我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梦想,却高举实现理想的旗帜。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精神空虚。
15. 所以说福楼拜写的好,是他将女人心里这些矛盾而自私的东西写的活了起来,一个包法利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类女人—虚荣而多情。而或许,这类女人的命运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注定了悲剧的结尾。
16. 全文讲述了一个女人如何在追求刺激的过程中香消玉损的故事。
17. 恰好看到了一篇叫《无聊会杀死一个人吗》的推文,发人深省,立马去找了这本书来看。
18. 也许,包法利夫人们从来都知道这些,只是女人的情感的因素总能战胜一些自私贪婪的想法。
19. 积极的事情也有,包法利深深地爱着包法利夫人,哪怕她出轨,都百依百顺。爱情从来都有,只是看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二个人,或者三个?
20.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
21. 我想讲一个例子,大概两个星期前,我的一个好朋友跟我说她辞职了。我问她为什么辞职?她说她接受不了不用带脑子上班的工作。并接着说她一个月的工作,一周是复制黏贴,一周半是撕纸塞纸,一周是整理凭证,半周是对一下数据。
22. 为了这次的小组报告,我用了一整个星期的时间又重新读了这部作品。这一次,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或许二十来岁的年纪,对于谈论整个作品的社会影响或者社会背景,还是略显稚嫩。 究竟,我们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究竟,我们不是福楼拜。所以,这里我只想说一些自己读后的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两个字,心痛。
23. 这部小说值得一读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艺术特色。最令我难忘的情节有很多,如多次写到的包法利夫人的心理以及她最后喝砒霜自尽的痛苦神情的描写,表现了福楼拜作为一位杰出作家的语言造诣,再次让我感受到了不朽作家借助文笔揭露社会的强烈道德感。在我心里,这样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伟大的,他们用文字记录了社会的现实,批判了社会,是真真正正具有责任心的作家。
24. 梦破碎了
25. 看到包法利夫人在挪换了几个地方还是抑郁寡欢。我明白了那场东奔西走同样无法扫除我的虚无之感。事实上地方和环境是没有任何需要改变的,需要改变的反而是我自己。
26.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故事里面的场景现在还在发生着。就跟高晓松说金瓶梅一样,人还是那些人,什么都没有变,唯一变的只有时间。或许这才是一部作品最伟大的地方,无论放在那个年代,你都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仿佛就说着身边的事情。看看现在的,各种借贷平台靠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来赚钱。无需抵押,轻松贷款。不知道多少人妻离子散,命丧黄泉。看看现在的出轨,娱乐圈尤甚。吃瓜群众热议的就是这些话题,明星出轨曝光,头条几天不散。
27. ,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此书通过爱玛的曲折的爱情故事,揭露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28. 她出生在殷实的农户之家,曾与贵族小姐们一起在修道院接受教育,自己长得漂亮,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在她看来她和贵族小姐是没分别的,她理应享受挥金如土的浪漫爱情。当她遇到了体面的包法利后,以为自己的爱情来了。很久见不到包法利时,她会让父亲找到包法利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向包法利表达情感。自此以为他们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实不知悲剧自此展开。
29. 人所接受的教育越高,精神生活就越丰富,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就越大,走向自杀的可能性就越大。近两个星期华浓四个跳楼自杀案子就引人深思,即使不明其中原因。但这种轻视生命的行为是我所不认同的。
30. 其实最值得同情的还是那可怜的孩子,妈妈死了,爸爸也死了,更老的一辈也无法依靠,唉…命运啊,你能埋怨谁呢?
31. 或许再过百年,还是会发生这样的事和这样的人,人性的进化是漫长的,可能永远也进化不了。如果你也读不下去,我建议你还是努力的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
32. 读完感叹,坏人总是在当道,好人总是被欺负。药剂师,典型的小人,欺上瞒下,两面三刀。最后得到骑士勋章。包法利,被带绿帽,被搞破产,依然选择原谅她。
33. 也许,包法利夫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假如她们知道,会做得更有技巧,和“漂亮朋友”一样节节高升。
34. 也许,女人应该更理性一点,当以金钱为目的的时候,就不要掺杂进别的成分。那样,至少最后不会太受伤。
35. 《包法利夫人》这本传世之作揭露和批判的正是第二帝国的社会现实,让人们认清资本主义下的真面目。
36. 一部分人认为这是追求虚荣的恶果,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是精神空虚的悲剧。我也比较同意后者的看法,那么到底什么是精神空虚?
37. 也许,平凡一些更幸福,要知道,美貌永远不是永恒的。
38. 过了几天我问那位好朋友,你找到工作了吗?她说没?我问你想找什么工作?她说不知道。
39. 包法利夫人的思想,从根本上来看我们尽对不能说它错,她只是在行驶一个漂亮女孩子的权利。而明明是怀着一种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的想法,却到最后不知不觉的动了真情,以致伤害到自己。也是女人的共性。女人永远是感性多于理性。不由的想到了最近朝的很火的电影“色戒”中的女主角郑苹如,开始是以色为诱想往刺杀卖***的,最后却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一个叛徒,不能自拔。
40. 当人处马斯洛'五需求层次理论'的最低需求——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他们昼夜奔波劳碌只为解决温饱,希望生存下来。没有生命的来源,不用自杀也会自己走向死亡。要处于高层次的人向低层次的转变是一件极难接受的事,但有时也不妨往看一下身处比自己低层次的人的生活,可能你就会发现自己比较幸福。
41. 我说,听起来很丰富多姿呀,我的才是重复的,每天求人借钱和催人还钱。
42. 不满现状的她开始了婚外恋,同时执着于纸醉金迷的她在商人的哄骗下开始赊账。渐渐地,账单越来越厚,即使自己抵押了房产、当掉首饰可依旧是债台高筑。无奈之下她向情人求救,可怜的她等来的却是抛弃,她也因此悲愤自杀。她虽推开了地狱的大门,悲剧却没有随着她生命的结束而结束,身边的亲人也跟着受到牵连,这样的结果任谁不气愤。我认为她追求爱情是没有错的,但是成为包法利夫人的同时还享受婚外恋的快乐,这就是大错特多。如果她离开包法利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结果是失败了,我也是会佩服她的勇敢。
43. 这么多年来,我太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总是以为算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能有一个全新的开篇,能迎来人生新的希望。但是在上大学时已经离开了那个让我觉得压抑的高中后,我仍然抑郁得不能自拔,盼望离开广州。而在工作后逃离了交通让我窒息的广州后我在二线诚市又安逸得发慌,我实现了年头向曹植许的愿:一份走路能去上班的工作。但我依旧心头乌云重重。
44. 现在有这样一股风气,很多人在鼓励大家去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单调无趣地度过一生。我也曾经堂而皇之对别人灌这碗鸡汤,但我现在不敢这么做了。
45. 同时,料想作者企图寻求生活的.本质,或者说是世界的真理,即尽管此书以一种看透悲剧高度的写法,但并未揭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作者可能已经意识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生命中充满着喧哗与骚动,但找不到一点意义。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不难想象,福楼拜在写到爱玛服毒自杀时的失声痛哭,不仅仅是对自己笔下人物的同情,同时也是他对于自己的境遇,关于人生的思考的痛苦和无奈。爱玛或许并没有错,错的只是命,不用去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因为那是人力不及的。这也就是我阅读励志小说《平凡的世界》带给我的感受只是绝望,不管你怎么挣扎,结局,到最后,只是平凡,如此而已。所以,到现在,思考也变成了无意义。所以,我认为《包法利夫人》具有现代主义的气息。
46. 放下书,我的心空了。手像机器一样敲下这些文字。
47. 近期看完了《包法利夫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总浮现着可怜的包法利夫人的脸庞。闭上眼,我又在回想着她从纯洁到堕落直至自我毁灭的人生历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是的,也许包法利夫人是咎由自取,但仔细思索,却又发现她其实是当时社会的牺牲品,是千百万妇女真实生活的写照。作者福楼拜正是通过这位包法利夫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戕害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
48. 为什么读不下去,我读完后,找了找原因。译本很平淡,读起来费劲不流畅,人物也是一会儿叫医生,一会儿叫名字。反正我看这本书,完全没有感受出书评人说的那么伟大,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49. 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这里也强调了小说研究的不是现实,只是一种虚空,是必须在现实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点补充。对我来说,文学无用,但是是每个人都会做的梦,只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是梦而已,如镜中的世界,可望而不可即。
50. 世上没有尽对,只有相对。唯心主义有时是不科学的,但也许会令你活得开心。
51. 爱玛的悲惨命运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的结果,自她进修道院的那天起,她就无法摆脱这个悲惨的结局。
52. 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