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4 10:23 5
1. 解趣黄鹂频送韵;知情绿柳渐拖丝
2. ●日记倾诉:写一篇日记倾诉自己对古诗词的独特感悟如: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展示自己学习古诗词的个性做法:归类收集诗句,季节类、山水类、亲情类、友情类、志向类等等
3. 诗人兴之所至,援笔疾书于墙壁,诗于是被广为传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等。
4. 家富国强民乐,春浓日暖花香。
5. 春暖风和日丽;第丰物阜民欢
6. 亲友将远行,涛人设宴饯行,临别赠诗寄情。如曹植《赠白马王彪》、崔颢《赠王威古》、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等。
7. 碧岸雨收莺语柳;蓝天日暖玉生香
8. 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名句是为了积累精湛的语言文字,提高文章的文采,有话可以写,有优美的内容可以表达方法的渗透教学,让学生有了内容学会有规律,巧妙地表达但是学生学得怎么样,最终还是看学生的习作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古诗词名句写作文,提高作文水平教师可以设计专题作文课,进行训练比如:写关于珍惜时间的文章让学生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并投影给学生:
9. 户户金花报喜,家家紫燕迎春。
10. 出自唐代卢延让《苦吟》中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说自己写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写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一个字与数茎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反衬得出诗人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11. 共建文明环境,同兴锦绣中华。
1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13. 处处桃花频送暖;年年春色去还来
14. 雨洗杏花红欲滴;日烘杨柳绿初浮
15. ●寓言演绎:把“古诗词”作为一个主人公,让它开口说话,让它倾诉自己发展的历史,让它告诉人们中国古代那些著名诗词作家的生活状况,让它告诉今天的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和作用也可以让“古诗词”到民间去探访,了解人们对古诗词的了解程度,呼吁人们学习古诗词,关注古代文
16. 风移兰气入;春逐鸟声来
17.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18. 雪映丰收果;梅传喜庆年
19.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2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21. 人勤物阜;国秦民安
22. ●魔幻拓展:采用跨越时空的手法,突破时空限制,采访古代诗词名家如:背诵古诗词时,不觉入梦,梦见邂逅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他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23. 士大夫对艰危时事极端忧虑,出于关心统治秩序的安定,于是写成诗向最高统治者进献,以引起注意,如《大雅》、《小雅》中的诗歌。当然也有人歌功颂德,统治者认为可以用来示后人,也就留了下来。
2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25. 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中华古诗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一首古诗词,都蕴涵着文人墨客们对家乡、对友情、对山水、对国家深厚的情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海内村知己,天涯若比邻”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真诚的祝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现出诗人保卫国家的耿耿丹心……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一直以古诗词为伴请以“古诗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6. 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27. 桃红映人面;水绿织克光
28. 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
2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苏轼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名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30. 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
31. 阅读古典诗词,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中国古典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优秀的古典诗词,在音韵格律、节奏曲调、思想内涵等方面,总有些出彩之处。古典诗歌之美,潜移默化地熏陶我们,美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32. 优秀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如何发展现有文化,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阅读古典诗词,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体验,丰富人们的感觉细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歌,是人们心灵的歌声。
33.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4. 花承朝露千枝发;莺感春风百啭鸣
35. 花艳春光无限,人勤幸福有期。
36. 默默无闻做事,孜孜不倦读书。
37. 锦秀山河美;光辉大地春
38.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jZD365.cOM
39. 奋扫山间雨露,喜迎天下宾朋。
40.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41. 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古诗词,是古代历史的一部分,学习古典诗词,也是学习中国的历史。对本国历史的了解,会增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同时,对祖先们所创造优秀文化的了解,能增强我们的自豪感。
42. 风正江山吐秀,心齐国运昌隆。
43. 国肇繁荣昌盛,民欣长治久安。
44. 国际风云多变,神州信念益坚。
45. ●滴水藏海:从现实生活写起古诗词中有很多佳句会给人深刻的启示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都启示人们惜时勤学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因少年时期不努力学习长大后懊悔不已的例子如果把这些名句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就是构思独到的佳作如:邻居一位不爱读书的哥哥每天打工回来满身尘土,每当看到我们放学归来,他总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46.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47.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前句问,后句答,在写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再通过自己下文的叙述,自然地回答自己的问题,让读者恍然大悟
48. 到秦代,正式成立“乐府”机构,汉承秦制,并把乐府配乐称之为“歌诗”,因此流传了下来。
49. 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
50. 溢彩流光岁月,知书达理人家。
51. 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面花
52.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古诗词名句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对某个名句的理解并讨论生活什么情况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把这件生活中的事例写具体,并恰当地运用珍惜时间的名句可以是开头,也可以结尾总结,还可以是文中的叙述
53. 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54. 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55. 风展红旗如画,春来众志成城。
56. 春光遍草木;佳气满山川
57. 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
58. 爆竹传笑语;腊梅吐幽香
59. 地暖花长发;村幽鸟任歌
60. 穷而有志思壮举;学不自满求创新
61.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62. 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63.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64. 改革潮掀巨浪,振兴气贯长虹。
65. 国富星辰耀彩,政清日月生辉。
66. 春草满庭吐秀;百花遍地飘香
67. 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发情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而古诗词名句中却有许多借景抒情的名句,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一句
68. 花开彩槛呈春色;莺啭芳林报好音
69. 莺迁金谷晓;花发锦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