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一网打尽精辟语录,打造爆款文章

面书号 2025-01-10 15:25 7


1.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2. 刻苦学习的成语:悬梁刺骨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闻鸡起舞 废寝忘食十载寒窗牛角挂书韦编三绝

3. 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4.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5.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6.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7.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8.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9.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10.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1.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12.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4. 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15.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16.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17. 人生如同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

18.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19.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20.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2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22.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23.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24.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25.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26. 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27.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28.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29.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30.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31.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32.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33.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34.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35. 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36.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37.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38.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39.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40. 说明道理的成语:退避三舍 洛阳纸贵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41. 为了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