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虞美人》中的经典物是人非句子,触动人心!

面书号 2025-01-04 16:34 4


1. 总以为分离是遥远的,但眨眼间却渐渐遥远。原来岁月就是这样经不起推敲和磨砺,我想这样的生活一直在进行着,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而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

2.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

3.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水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往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

5. “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6. 虞 美 人

7.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8.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9.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10.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11.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浴署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幽幽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12. 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13.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14.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15.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16. 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17.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8.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宋·李清照

19.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2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接下来就小编带来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2. 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3. 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 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25. 释义:从过去到现在,物是人非,世界上只有江山不老。

26.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27.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28. 这首词的作者蒋捷,虽生卒年不详,但知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是进士出身,几年以后宋就亡了,隐居竹山不仕。故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感怀已逝的岁月,感慨目前的境遇,形象地概括自己曲折的经历,暗示整个时世的变迁。整首词的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所以教师期望通过对本词的不同形式的诵读,依据时间顺序,让学生找出并理清词中作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当我们细读这首词时,其间那作者的一股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是纷至沓来、涌集心头。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不断的诵读中,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并充分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29. 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30.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31.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三十年前次地,父兄持我东西。今年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

32.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3. 时间的变化,自然的开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仍然放进四季的循环。时间就像法官,他不会欺骗你。一年四季,一切生长的痕迹都刻成年轮。

34. 3《黄鹤楼 / 登黄鹤楼》

35.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36.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37.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38. 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39. 释义:物是人非无可奈何,思念你终日泪流成河。

40.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41. 想回头、人非物是,不知何世。——《贺新郎》宋·吴潜

42. 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3.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44.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45. 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蝶恋花》宋·黄裳

46.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47.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4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9. 知识延伸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50.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51. 江楼感旧 赵嘏

52.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3.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54. 如果一开始没有那么火热的眼睛去追随,那么繁华的帷幕就不会有那么厚重的流失,但时间也不会为谁而倒流,它只会无情地呈现黄色的回忆,试图改变一切;现在成为一个人已经对与错,什么都可以换来你甜蜜的微笑,继续写我们还没有完成的一切。

55.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56. 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57. 4有哪些表达“今非昔比,时光已逝”诗词或词语

58.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59.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60.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61.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杜牧

62. 休烦下太勤占候。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赖此月、于人犹厚。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渝此约,有如酒。

63. 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

65.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66.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洞仙歌》宋·林外

67. 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68. 物是人非可奈何,思君终日泪成河。——《悼亡夫十五首》清末民国初·费墨娟

69. 释义:眼睛所看的地方更加感伤,怀念过去的事情,人已不是当年的人了。

70.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五代)李煜

71.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72. 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

73.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74.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75. 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76. 重昌门的一切都不一样,用什么不同的回报?印度河半死后,白头鸳鸯失去了它的伴侣。就在原来的草地上,前半部分的xi,旧的栖息着新的两个yiyi。空床听南窗雨,谁是黑夜补衣服。

77. 十载人非物是,惊回首、梦初觉。——《霜天晓角》宋·吕胜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