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4 09:30 3
1.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2.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 作者:无名氏 年代:隋
4. --------------------------------------------------------------------------------
5.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6.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7.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8.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9.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10. 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11.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12. 作者:韩琮 年代:唐
13.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14.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5.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16.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7. 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过来,当然也应该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别了。
18.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9.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21. 良辰美景斜眼看,孤独寂寞深深埋。 日夜花草为依伴,青春虚度苦不堪。
22.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23.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4.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 璠 《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2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6.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27.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28. 送别诗隋 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29.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0.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31. 作者:李白 年代:唐
32.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3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4. 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5.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3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7.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38. 渭城朝雨沪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4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41.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42. 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唯见长江天际流。
44.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6. 我们可以用离别来铺序思念,用思念去雕刻万物。春天来了,也许有一阵春风在你耳畔轻轻掠过,那也许是我思念你的一声长叹;夏天到了,也许你会被一场大雨浇成落汤鸡,那么其中一滴会是我思念你的泪珠;秋天到了,也许有一片落叶飘到你的脚下,那可能是我派去陪伴你的使者;冬天到了,片片白雪纷纷扬扬地飘着,那是我写给你的信件。
47. 赡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或“我送舅氏,悠悠我思”(《秦风·渭阳》)。伟大诗人屈原说过:“悲莫悲兮生别离。”
48.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9. 作者:高适 年代:唐
50.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51.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2. 译文: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53.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4. 作者:王勃 年代:唐
55.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56. 我想离开这个城市,不和你我和我自己,突然,打个冷战,原来,我也怕,这座城市等我离开,也会离开我,包括里面我本还想回来面对的人和事。
57.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8. 作者:刘絮窗 年代:清
59. 涉过那么多的千山万水,看过那么多送别的人儿,分分合合,岂能由自己主宰,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学会淡定从容,带着最美好的祝福,说一声:祝你一路顺风,有缘还会相聚。
60.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61.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
62.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63.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 骎骎 。”
6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5.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6.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67. ⑵归 家 〔唐〕杜 牧
68.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69.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70.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71. 作者:王维 年代:唐
72.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无名氏《古诗》
73.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4.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75.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76. (《别刘 谞 》)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
7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8.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79.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80.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81. ⑹闻雁 [唐]韦应物
82.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83.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84. 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85.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86.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87.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