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4 08:54 15
1.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2.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3. 赞美书法的诗句
4.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5. 赞柳公权的书法 “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6.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7. 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8. 译文: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9.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0.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1.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2.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13. 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14. 有什么赞美书法的词句
15. “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赞颜真卿的书法 “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16. 老师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17. 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谦虚的。
18.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19.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20. 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陈容号所翁)。
21. 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22. 称赞“书法”的诗句有哪些
23. 1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书》唐 李峤
24.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
25. 译文: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26.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不陌生吧,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
27.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8. 4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宋 苏轼
29.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30.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31.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32.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33. 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4. 毛体书法的魅力在于狂放不羁,气度磅礴,在于翻江倒海的革命激情和力量,以及直承“颠张狂素”的草书精髓。
35.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36. 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37.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38. 译文: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
39.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40.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1. 译文: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
42.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43.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44.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45.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46.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47.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48.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49.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50.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51. 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王梦楼《快雪堂跋》
52. 译文:郑板桥写字就像画蓝一样,气势俊迈,风神肃散,傲然挺立。
53. 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54. 描写书法的句子 句子
55. 怎么老有人问这个问题呢,您要的是不是下面这些?
56.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57.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58.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59. 举笔信手涂抹几下,一幅腾飞的巨龙即跃然纸上。他所画之龙,栩栩如生,雄奇魁伟而变化多端。陈容画龙往往不画整条,或画龙首,或画龙爪,忽隐忽现,似闻其声,如见其形,且泼墨成云,喷水化雾,神妙无比,人称“所翁龙”。
60. 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文字大如斗。——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61.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62. 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63.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64. 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
65. 8兴来走笔如旋风——《赠零陵僧》唐 苏涣
66. 小说中描写毛笔字的句子
67. 技法:《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写了24个字:“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其中不仅包含一套上佳的书法,而且包含了一套极高明的剑法24个字共有215笔划,因此这路剑法也有215招《笑傲江湖》中,秃笔翁使用从颜真卿所书诗帖中变化出来的《裴将军诗》武功,一共23个字:“裴将军!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每字3招至16招不等,还有张飞的《八氵蒙山帖》以及28招石鼓打穴笔法《神雕侠侣》中,朱子柳用真草隶篆“一阳书指”大战蒙古王子霍都,分别使用了楷书《房玄龄碑》、张旭草书《自言帖》、隶书《褒斜道石刻》和大篆,“用毛笔为武器,笔锋在空中横书斜钩,似乎写字一般,然笔锋所指,却处处是人身大穴”最典型的是朱子柳的草书武功草书富有“书写之美”,有夸张、生动的形体语言,非常有表演性,草书武功也因此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小说中写道:(朱子柳)突然除下头顶帽子,往地下一掷,长袖飞舞,狂奔疾走,出招全然不依章法但见他如疯如癫、如酒醉、如中邪,笔意淋漓,指走龙蛇这时金庸说明:原来他这时所书,正是唐代张旭的“自言帖”张旭号称“草圣”,乃草书之圣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长袖飞舞,狂奔疾走,如疯如癫,笔意淋漓,是张旭书写草书时的行为特征,此处金庸原封不动地引用来描写草书武功,只是用了“指走龙蛇”四字,才让人明白这是在写朱子柳的草书“一阳书指”,却很鲜活地写出了草书武功的特点书法武功在实战中具有巨大的威力,一招即可制敌比如张翠山在龙门镖局夜战少林四僧:“黑暗中白光微闪,见这四人手中都拿兵刃他一个左拗步,抢到了西首,右掌自左向右平平横扫,拍的一声,打在一人的太阳穴上,登时将那人击晕,跟着左手自右上角斜挥左下角,击中了另一人的腰肋这两下是‘不’字诀的一横一撇他两击得手,左手直钩,右拳砰的一‘点’,四笔写成了一个‘不’字,登时将四名敌人尽数打倒” 意象:最典型的是《神雕侠侣》中朱子柳大战蒙古王子霍都的场面,金庸始终通过黄蓉和郭芙母女以及群豪的观察和对话来描写这路功夫是朱子柳所独创,“旁人武功再强,若是腹中没有文学根柢,实难抵挡他这一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达高妙境界的功夫”在旁人眼里,只见“毛笔摇幌,书法之中有点穴,点穴之中有书法,当真是银钩铁划,劲峭凌厉,而雄伟中又蕴有一股秀逸的书卷气”郭靖等不懂文学的人看得暗暗称奇,黄蓉文武双全,见了朱子柳这一路奇妙武功,不禁大为赞赏郭芙问道:“妈,他拿笔划来划去,那是甚么玩意?”黄蓉全神观斗,随口答道:“房玄龄碑”郭芙愕然不解,又问:“甚么房玄龄碑?”黄蓉看得舒畅,不再回答这时,金庸在文中说明:原来“房玄龄碑”是唐朝大臣褚遂良所书的碑文,乃是楷书精品前人评褚书如“天女散花”,书法刚健婀娜,顾盼生姿,笔笔凌空,极尽仰扬控纵之妙朱子柳这一路“一阳书指”以笔代指,也是招招法度严谨,宛如楷书般的一笔不苟霍都虽不懂一阳指的精奥,总算曾临写过“房玄龄碑”,预计得到他那一横之后会跟着写那一直,倒也守得井井有条,丝毫不见败象过了一阵,两人翻翻滚滚拆了百余招,朱子柳一篇“自言帖”将要写完,笔意斗变,出手迟缓,用笔又瘦又硬,古意盎然黄蓉自言自语:“古人言道:‘瘦硬方通神’,这一路《褒斜道石刻》,当真是千古未有之奇观”忽然间笔法又变,运笔不似写字,却如拿了斧斤在石头上凿打一般这一节郭芙也瞧出来了,问道:“朱伯伯在刻字么?”黄蓉笑道:“我的女儿倒也不蠢,他这一路指法是石鼓文那是春秋之际用斧凿刻在石鼓上的文字,你认认看,朱伯伯刻的是甚么字”郭芙顺着他笔意看去,但见所写的每一字都是盘绕纠缠,倒像是一幅幅的小画,一个字也不识得黄蓉笑道:“这是最古的大篆,无怪你不识,我也认不全”郭芙拍手笑道:“这蒙古蠢才自然更加认不出了妈,你瞧他满头大汗、手忙脚乱的怪相”霍都对这一路古篆果然只识得一两个字他既不知对方书写何字,自然猜不到书法间架和笔画走势,登时难以招架以古蝌蚪文写成的《太玄经》,世上无人能够解读但是石破天根本不识字,只把它当作图画去修习内功武术在他眼里,那些分明是是剑法、轻身功夫、拳掌之法、吐纳呼吸内功“向石壁瞧去,只见壁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字,但见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笔划宛然便是一把长剑,共有二三十把这此剑形或横或直,或撇或捺,在识字之人眼中,只是一个字中的一笔,但石破天既不识字,见到的却是一把把长长短短的剑,有的剑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飞,有的横掠欲坠金庸的武侠小说有很多地方都介绍到书法。
68.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69.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70.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71. 赞美书法的语句
72.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73. 6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清 蒋士铨
74.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75.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76. 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77. 展纸挥毫,笔走蛟龙。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纵横捭阖辟新径,酣畅淋漓写人生,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
78.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79.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80. 译文: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81. 草书的体裁几乎是通篇字字相连、一笔而成的。虽然字与字间偶有不连接处,但上下笔意贯串,首尾呼应相顾,而血脉相通,有一种笔墨飞舞、龙骧豹变、一气呵成的气势。在运笔过程中,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险象丛生,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而有玲珑飞动之姿。
82.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词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根伟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