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4 06:36 3
1. 我在此偶然遇到了仙童,乌黑的头发梳成了高高的云鬟。
2. 终有一天会遇到安期生,与他在这里共同烧炼仙丹玉液。
3. 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4. 银砌的仙宫倒映水中,长鲸搅得大海巨浪翻腾。
5. 日出行 / 日出入行
6.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
7. ⑷“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象。“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烘托出日观峰的雄伟气势凌驾于群峰之上。
8.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9. 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10. 泰山之阳1,汶水2西流;其阴,济水3东流。阳谷4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5,古长城6也。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
11. 关于山上日出的诗句 1描写“山间日出”的诗句有哪些
12.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47。少杂树,多松,生石罅48,皆平顶。冰雪,无瀑水49,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13.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白日西沉。广漠的郊野,草色青青一望无垠。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14.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18也。余始循以入19,道少半20,越中岭21,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2。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23,世皆谓之天门云2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25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6;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27如画,而半山居28雾若带然。
15. 译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6. ⑷“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象。“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烘托出日观峰的雄伟气势凌驾于群峰之上。
17.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18.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19.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20. 只要在泰山日观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会看到第一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
21. 泰山顶上观日出——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2. 山上的花朵也与人间不同,在五月的雪中闪放着白色。
23.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24. 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25.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26. 我正犹豫时仙童忽然消失,广阔的天地间到哪里去追寻?
27. ②“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28. 余以8乾隆三十九年9十二月,自京师乘10风雪,历齐河、长清1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2,至于泰安13。是月丁未14,与知府朱孝纯子颍15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16,其级17七千有余。
29. 海上的曙光在远山间闪动,桃都山天鸡已报晓声声。
30. 7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31. 关于写作的诗日出1。关于写作的诗日出1。-2日出的原发布者为邱联想2007。瞬间一轮天降,驱退群星残月。忆唐江南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江绿如碧。为什么不记得江南?张汤冰,一个独自去台湾的边防军,回到春天,独自去了台湾。白天地面出来,黄河从外面来。沙如波,风大疑。
32.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33.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34. ⑶“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设喻形象。“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使人感到一种宁静气息;“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35. 天刚亮我就登上日观峰,举起手拨开雄关一样的浓云。
36.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37.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
38. 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39. 彭蠡湖的天色已晚,水边的桃花都透出春意。鸟儿渐渐飞远,变成很多的白色的点,红色的落日正好落到剩一半。为什么要做迁徙的客人呢,没有多少劳作,却落得一声病。如果来到这儿眺望,很少有不忧伤愁楚的人。
40.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41.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42. 《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章的基调积极、乐观、豪迈,是清代散文的佳作。
4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4.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45.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46. ⑵“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用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有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用语新颖、传神,形象、生动。
47. 中岭:即黄岘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
48. 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49.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50. 译文: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51.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52.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53. 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54. 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
55. 戊申晦29,五鼓30,与子颖坐日观亭31,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32。稍见云中白若摴蒱33数十立者,山也。极天34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5。日上,正赤如丹36,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37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8,绛皓驳色39,而皆若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