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3 15:48 9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 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3. 最后两句诗中是什么意思?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这两句诗,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4. ①《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南朝宋蔚宗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第五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5.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
6.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7.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8.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9.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10. 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11. 二看:数量词。例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数量词“一片”是诗眼,即“一座”,但用“片”字,则多了一层“单薄”之意。“一片孤城”在远处高山的映衬下,愈加显得此城处境孤危,因此,勾画出一了幅孤寒、萧索的景象。诗人恰是借此衬托了征人戍守边塞的凄凉幽怨的心情,进而巧妙地点题。
12. 略点拨:理由可从要信守承诺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13. 如假如我做父母,我会信守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并去实现诺言,从小让孩子养成言必行的好品质。点拨:符合题意即可。
14.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5. 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并对“争”“啄”二字进行赏析。
16. 中考题(9分)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7. 唐代诗人崔颢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8. 我们说“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
19. 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0. 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可见黄鹤楼原是一座军事哨所。如用此记载替换原文中的画线句,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1. 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2. 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3. 1)你是问谁可以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点拨:词语解释要据上下文思考,译文中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24. 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点拨:找三个人“无私”的共同之处。
25.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6.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7. 实战演练:
28. 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0. 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31. 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32. 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33. 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34. 唐代诗人崔颢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5. 不好。用神话传说能给黄鹤楼增添神秘的色彩,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这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表现了本文的主旨。
36. 上阕写景,通过“澄江”、、、、、“鹭起”等景,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
37.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38.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39. 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0. 1)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2)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点拨:不要写错别字,译文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4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2.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43.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44.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5. 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46. 以第五伦自己认为有“私心”衬托他的无私点拨:层次划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ⅳ.
47. (1)征召(2)就
48.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49. 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50. 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51.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52. 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3.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54.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象,最后想像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55. 增强自己提出的这种命名由来的说服力。昔人已乘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楚国空悠悠。
56. 别云间南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4。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57.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58.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59.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60.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61. 对于黄鹤楼的命名,作者旁征博引的目的是什么?请你写出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的前四句。
62.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
63. 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64. 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近朱者亦,□□□□”。(3分)
65.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6. 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