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3 14:42 4
1.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3. 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4. 37原文:卫灵公: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5.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
6. 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①弘毅:弘大强毅9·
8.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凭智慧得到权力,但缺少人品,即使得到了,也必然会失去;凭智慧得到权力,人品也好,但不严肃认真地管理,则不受群众尊敬;凭智慧得到权利,人品好,工作态度也好,但所作所为不符合道德规范,那也是不完善的。”
9.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0. 要尊重每个人,不管他是何等的低微与好笑。要记住活正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是以及你我相反的性灵。叔本华
11. 10原文: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2. 对人不尊崇,起首便是对本人的不尊崇。惠特曼
13.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众人厌恶的,必须仔细观察;众人喜欢的,必须仔细观察。”
14.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臧文仲是窃居官位的人吗?明知柳下惠品德高尚,却不
15. 15原文: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6.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象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象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个君子!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就藏而不露地隐居起来。”
17.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②"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象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②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邦指在诸侯国做官在家指在卿大夫家做事无怨有两种解释:一指仁的效果做到了前面所说的敬和恕别人对自己便没有怨恨二指自己而言也是仁的要求除了做到前面讲的两点还要不怨天尤人 12·
18. 1论语中关于谦让的句子
19.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⑦与⑧?" 注释:①有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若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有若冉求闵子骞四人称子②孝弟:孔子和儒家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弟同悌规定了弟弟对兄长应有的态度古注: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③好犯上者:好读hào号喜爱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读xiǎn险少⑤务本:务专心致力本根本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的道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⑦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范畴为仁之本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另一种解释说:为仁行仁的意思前者从仁的内容讲后者是从仁的实行上讲也有人解释为仁的[仁"字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就是[做人的根本"⑧与:同欤语气辞表示疑问古注:谦退不敢质言也1·
20. 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21.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君子举止庄重,与世无争;团结群众,又不结党营私。”
22.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遇事不想著‘怎麽办,怎麽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麽办。”
23.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4. 6原文: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25.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⑦与⑧?" 注释:①有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若论语>里对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有若冉求闵子骞四人称子②孝弟:孔子和儒家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规定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弟同悌规定了弟弟对兄长应有的态度古注: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③好犯上者:好读hào号喜爱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读xiǎn险少⑤务本:务专心致力本根本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的道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⑦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范畴为仁之本是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另一种解释说:为仁行仁的意思前者从仁的内容讲后者是从仁的实行上讲也有人解释为仁的[仁"字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就是[做人的根本"⑧与:同欤语气辞表示疑问古注:谦退不敢质言也1·
26. 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27.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28.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29.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0.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了。”
31. 26原文:卫灵公: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32. 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身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
33.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①也" 注释:①恶:有两种解释:一善恶的恶与上章恶字不同二好恶的恶与上章恶字同义4·
3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35. 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36.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①好:去声音号喜爱②恶:去声音wù误憎恨,讨厌4·
37. 19原文: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38.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39. 关于应尊重的事物,咱们该当或是沉默不语,或是年夜加赞颂。尼采
40. 咱们对等的相爱,由于咱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41.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施谋用智:智:智慧,计谋。
42. 译文:卫灵公: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之法,孔子说:“礼仪方面的事,我还懂一点;用兵打仗的事,我没学过。”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4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清)胡达源
44. 16原文:卫灵公: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5. 山重水复疑无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830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6. 我们应继续发扬智慧美好的一面,并保留智慧美好的一端,还应将智慧这把双刃剑的弊端一直磨下去,直到磨平,使智慧永远只有美好的一面!
47.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伏尔泰
48. 译文:卫灵公:孔子说:“仲由啊,理解道德的人太少了。”
4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①约:穷困②安仁利仁:安仁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于己才去行仁[有利则行无利则止"4·
50.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
51.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52. 一种虽然拙劣的辩词或平凡的观察,如果这样提出来,前面加几句尊重别人的意见的话,他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荣誉和重视。佚名
53. 2原文: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4. ①护士服:护士服是职业礼服,护士服应与工作环境****,面料应挺括、透气、不缩水、不透明、便于清洗消毒。款式应整洁、庄重、大方、适体、方便工作。
5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6.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