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3 14:18 5
1.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2. 草堂处暑草堂处暑在初秋的草堂小憩,枕着新凉入梦,梦里有杜甫笔下“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熘决渠”的诗情,也有浣花草堂“秋日景初微”的画意。
3.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讳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讳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的百花潭公园,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4.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5.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6.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唐·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7.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8.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唐代:杜甫】译文: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9.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唐代:杜甫)译文: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12. 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13. 东来此欢堕空虚,坐悲新霜点鬓须。 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
14. 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
15. 1描写“成都”的诗句有哪些
16.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上皇西巡南京歌》 唐·李白
17. 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唐·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
18.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19. 《杜甫的象征》--作者庄晓明对诗之解读,对杜诗之赏析已深入其人格之魅力,更与中外古今之诗人作者作深入比较,条分缕析,可见研读之深,所思之深,所悟之深,见解十分独到,令人读之深受教益。
20. 释义:雪岭边界天白白的,而锦城被照耀地日益辉煌。
21. 成都海棠千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是成都的雍华;忘却成都数十载,因君未免思量,是成都的印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成都的生机。成都若一场千年的流水,流尽文人墨客的情韵,风骚才子的惆怅,三国蜀地的纷战,离人游子的思乡。成都,也似一份千年万古的缘,牵系了古今多少人的思绪,只为驻足留步看一眼她秀丽的笑靥。
22. 释义:九州开辟出一个成都,千家万户进了图画中。
23.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是一座拥有三千年文明古都。
24. ——————————————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
2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26.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27.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唐代:杜甫】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28.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29. 一城幽雨,一如采采呢喃。淡淡三月天,典雅的成都,依着细雨,如闻天籁。雨声过处,潇洒缱绻,这番光景里,是人都会想起一些旧事。城南的翠柏下,则是可以听雨的。汉昭庙里,武侯祠内,站在青瓦紫廊下,有满天雨韵、一朝文武做伴,细雨微声,亦如丝竹,许是诸葛当年,正议联吴抗魏、北伐中原。抑或汉丞相触景生情,正手执《出师表》,轻声告慰先帝的亡灵。
3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1. 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32. 大厅中央是你的一尊铜像,那铜像造型极为夸张,整个身躯弯得像残月。你低首捋须,深思苦吟,仿佛那些华章就这样一首一首地吟出,也就是你这一苦吟,吟出了半个盛唐。
33.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4.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35.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36. 答: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二句,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
37. “我是在试图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国的民族诗人与文学代表。是的,这是一个禁不住的诱惑,全世界都是如此,英国推出了莎士比亚,德国推出了歌德,俄罗斯推出了普希金,现在,我想为中国推出杜甫。”
38.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府》 唐·杜甫
39.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唐代:杜甫)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40. 杜甫草堂万丈红尘中一方净土董静宜很早就计划着趁儿子大四假期咱们一家人去旅游,或内蒙或新疆或甘肃,去看戈壁,看沙漠,看雪域,我向往这些远离尘世烟火的地方。?>
4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42.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43. “伟大的惠特曼曾断言:一个民族的最高检验是自己所产生的诗歌。”
44.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45. 成都,是一座“旅游城市”,它的景点比赞美它的诗还要多,有宽窄巷子,有青城山,有杜甫草堂,有武侯祠,有天府广场,有九眼桥,金沙遗址,有环球中心……数都数不过来了。如果你问成都哪个景点最出名,那我一定会说金沙遗址最出名,因为他不仅蕴含着成都三千年的历史,而且成都乃至四川最名贵的文物--太阳神鸟就在这安了家。
46.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唐·岑参《万里桥》
47. 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48. 陆游《文君井》诗曰:“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49.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50. 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51.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52.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53.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成都为客作》 唐·田澄
54.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唐·刘禹锡《浪淘沙》
55. 杜甫诗词1
56.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57. 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8. 文无第一,各有所好,但不同气质的文字,各具美态,可以在历史上各领风骚,互不冲突,但若因文风不同而故意将别人之作品水平贬低,则是下流之举。
59. 清代学者纪晓岚在为元人费著的《岁华纪丽谱》撰写“提要”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成都至唐代号为繁庶,甲于西南。其时为帅者,大抵以宰臣出镇。富贵悠闲,寝相沿习。其侈丽繁华,虽不可训,而民物殷阜,歌咏风流,亦往往传为佳话。”
60. 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 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
61.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唐·高骈《锦城写望》
62. 走近杜甫草堂,是作者多年的愿望。而真正走近杜甫草堂时,他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脚步沉重。
63. 我行走在绿色的竹阴里,盛夏里也感受到那蜂拥而至的凉意。风吹竹响,那阵阵清音,就是当年滋养你澎湃诗意的天籁之响?我不敢想像当年贫困潦倒、寄人篱下的你,却能营造出偌大的竹林。也许这竹林只在你心中有过,在你的诗歌中有过。你那草屋,就该隐在丛林修篁深处,哦,,还应该有一层漠漠的轻烟笼罩才是。
64.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65. 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6. 走近你,应该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你,飘落着千年的文墨之魂。可当我来到成都的西郊,真正走近你,我的脚步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这种沉重倒不是千年历史风云的聚合、弥散,而是一种我无法理喻的来自心里的茫然:这就是杜甫草堂?这就是一代诗圣客居过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满嘴流芳的一些诗句的源头?
67.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68.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69.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70.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71.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2. [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73.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