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16句论语精华:揭秘古代求学智慧,引领现代学习风尚

面书号 2025-01-03 13:25 10


1. 以刀劈狼首:介词,表示工具,用。

2. 恐前后受其敌:代狼(

3.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4.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5. 或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7. ②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8. 虽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9. 且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10. 场主积薪其中:代指麦场(

11.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12. ③以:(

13. 屠自后断其股:代狼

14. 一是语文新课标删除了体现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有人由此断定新课标主张弱化语文知识;二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约而同地将语文基础知识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把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归咎于“知识中心”;三是扔掉基础知识这根学习的拐杖,仅仅以感觉、感悟的思考的判断来学习语文。那么教师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文知识如何建构呢?

15.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16. 屠乃奔倚其下:代指积薪(

17. 一狼洞其中:代指积薪(

18. 其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19. ②其:(

20. 也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1. 而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2.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3. 耳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2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