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3 13:00 8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2.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5.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迢迢牵牛星》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8.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9.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0.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1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12. 留别王维 孟浩然
13.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4.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严仁《鹧鸪天·惜别》
15. 作品简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16. 当然,众多哀思之中自少不了“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中的苦闷闲置之愁和“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的孤傲。
17.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8.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1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0. 描写诗人怀才不遇一腔孤寂化作泪水的诗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1. 送友人 李白
22.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23.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24. 离愁别绪是诗词情感的主流,而又都与“哀、愁”不可分割,也便与酒有了不解之缘。“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让人满目悲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又寄寓了莫大的哀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满怀的情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满盏的别意。
25.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6.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佚名《留别妻》
27.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28.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9.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3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3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2.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33.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4.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35.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36.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9.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40.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1.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42.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43.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5.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46. 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纳兰性德《河传·春浅》
47.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8.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49.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于谦《立春日感怀》
50.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51.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52.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53.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54. 古代诗词中不乏风格鲜明独特之作,有的飘逸清雅,有的沉郁悲壮,有的精致爽俊,有的超凡真率。诗词的题材大致不外乎边塞、羁旅、牢骚、山水田园、言志闺怨之类,但无论怎样的风格,何种题材,一般在诗句中出现“酒”,便或多或少地会染上一种愁绪。
55. 纵观中国的古代诗词,只要有酒参与其中,一般多少都会流露出一丝哀愁来,因为酒的千年历史孕育了千年酒文化独特的内涵,它就是“借酒消愁”。这种独特内涵又被中国古代诗词作者巧妙、自然、创造性地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56.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7.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58.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9.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60.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61.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62.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63. 失落失意是众多文人墨客共有的情绪。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借酒消愁”之作。他们壮志难酬,抱负难伸,知音难觅,便唯有对酒倾诉,便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之叹,“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愤。而这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愁,是诗人们尽力去掩饰却又无意之间表现出来的贯穿于全诗的情绪。虽有“人生得意须纵酒,莫使金樽空对月”之举,但这种“快意”实是失落之愁情,没有酒便不得解脱,又不得不落个“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64.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65.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66.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67.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68. 自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出酒的特殊功效———解忧,酒便成为古代文人才子所喜好的东西,便被赋予丰富的意蕴,频繁出没于诗词歌赋之中。在众多意蕴中,酒作为一种愁的美学载体,最易被作者和读者所认可。
69.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70.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71.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72.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3. 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7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75.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