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1-02 22:32 8
1. 48窗户边吹喇叭 —— 名声在外
2. 染房铺里的捶布石经过大家伙的?>
3. 洗碗不用洗碗布开涮;算了;涮了
4. 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众说纷纭。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
5. 55二两棉花一张弓 —— 细细弹(谈)
6. 47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7. 白布掉进靛缸里格外出色;分外出色
8. 青布衫浪白虱吃人钝人;吃人踏人
9. 51床底砍柴 —— 撞板
10. 57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人心
11. 吃苇坯拉炕席--满肚子瞎编;肚里编;嘴能编
12. 桅杆上吊布袋装疯(风)
13. 麻布鞋上镶绸子不成体统
14. 颜料店的抹布不分青红皂白;分不清青红皂白
15. 织布机上的梭子两头窜
16. 药材店里的抹桌布五味俱全
17. 老太大的牙齿——活的、老太太吃豆腐——不必担心、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老太太吃炒蚕豆——咬牙切齿、老太太啃鸡筋——难嚼难咽、老太太打补丁——穷揍合、老太太赶集——紧赶慢赶。
18. 老太太吃豆腐——正好、老太太吃豆腐——一物降一物、老太太的包袱,鼓鼓囊囊、老太太吃糖,越扯越长、老太太吃排骨——难啃、老太太吃蚕豆——软磨梗顶
19. 老太婆裹脚布又臭又长
20. 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在五代以前,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
21. 麻布袋草包袋一袋不如一袋
22. 封建士大夫病态的审美观使然。许多封建文人士大夫视女人如玩物,病态审美,赏玩小脚成为癖好。
23. 布袋里装牛角内中有弯
24. 包脚布的儿子没里儿没面儿
25. 裹脚布补阳伞一步登天
26. 二姑娘裁尿布闲时预备忙时用
27. 56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28. 桌单布做被子大露头角;大露头脚
29. 老婆婆买花布送女儿
30. 老太太裹脚布歇后语是老太太裹脚布——又臭又长。
31. 三年不洗口--- 一张臭嘴
32. 裁布不用剪子胡扯
33. 眯缝着眼看斜纹布思(丝)路不对
34. 59黄莲树下弹琵琶 —— 苦中作乐
35. 包脚布围脖子臭了一圈
36. 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王)八
37. 白布丢在染缸里难了;蓝了
38. 53豆腐掉到灰堆里 —— 吹不得,打不得
39. 54多一个和尚 —— 多一分斋(灾)
40. 更多关于布的歇后语
41. 缠足又称裹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缠足时代,大多数妇女从
42. 布袋里塞稻秆草包
43. 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44. 旧抹布补新衣裳配不上;不配
45. 五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成年后骨骼定型了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46. 49茶壶煮饺子 —— 有嘴道(倒)不出
47. 细绢作布卖不知好歹
48. 由此引起妇女本身体态和性生理等变化,从而更好地承当延嗣后代的生育工具。
49. 包脚布上生虮子好脚虱;好角色
50. 有利于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以符合“三从四德”的礼教,从而达到按男子的欲望独占其贞操的目的。
51. 50程咬金的斧头 —— 就这三下子
52. 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差
53. 58马尾穿豆腐 —— 提不起来
54. 52大姑娘坐轿 —— 头一回
55. 60和尚打伞 —— 无发(法)无天
56. 中药店的抹布尝尽了甜酸苦辣;浸透了苦水
57. 白布掉在染缸里洗不清;一河水也洗不清
58. 7下雨泼街 刮风扫地——假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