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4-12-30 13:57 15
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颗名为“银河”的璀璨星系,孕育着无数生命与奇迹。这里,故事从一颗名叫“星河”的星球开始……
1. 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 听算10道,集体对得数。重点讲解25×16
3. 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4.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5. 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 “球的面都没有边。”有个学生一语道破天机。
7. 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8.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习、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的数学概念,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在王主任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深入钻研教材,恰当的把握教材要求,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生动直观的材料,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始终在启发、探索中进行。
9. 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10. 通过试验课: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1.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12. 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13.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及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然后通过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咱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学生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比较小,另一组要大得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14. “没有边的面,面积可怎么算呢?我们还得想办法使它有边呀!”我故意带着为难的神情对学生说。
15. “那么,商店卖的玻璃的面是最平的。”又一个学生提出了新见解。
16. 学习过程:预设
17.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总的来看学生对简单面积的计算掌握还可以,最让学生感到困难的是面积单位的换算,主要原因是单位之间的进率记忆不是太准,而且容易与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混淆不清。另外学生觉得很困难的是一些较复杂的有关于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理解能力太弱,还需进一步加强。
18. 二、给学生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分组探讨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重叠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19. 我摇摇头,“这个办法会把好东西弄坏,再说,有些东西也不能割开呀!这个办法不太好。”
20. (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21.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
22.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23. 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24. 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25. 上一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课改示范课活动,因为听课和上课冲突,很遗憾只听了四节课,但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身感自己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 心得体会 ,汇报如下:
26. “说得太漂亮了!”我赞扬道。我让同学们继续找最平的面,大家有些为难了。于是我总结说:“在实际事物中,绝对平的面是不存在的,平不平都是相互比较而言的,数学课本里所指的平面,在我们的头脑里只不过是想象中的平面而已。可见,我们见过的几种几何图形的面并不是绝对平的。”
27. 这节课一直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总结得出来的。
28. 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带来了好多客人的情况。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还给大象准备了生日礼物呢!你们准备了什么呢?生答。原来是好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告诉大象有哪些颜色的鲜花吗?生出示鲜花并介绍。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29.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30. 一位优秀的主持人,之所以观众喜欢他,因为他善于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那位主持人善于煽动观众的情感,观众觉得他幽默风趣,有意思。设想一下,如果把课堂当作舞台,把教师比作主持人,把学生比作观众的话,那么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答案当然是喜欢像那位会煽情的主持人那样的老师。特别是这次来自高新区的两位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充满激情,能煽动学生的情感,拉家常式的教学模
31. 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32. ①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知识不会归纳,表述;
33.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硬币。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4.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35. 学生好像在朦胧中被人叫醒,顿时振作起来,大家看着我写出的课题,想着姓孙的那位学生提出的不平均分,都急于想知道“按比例分配”怎么个分法。就这样,我从孩子的习惯的认识中巧妙地把单一思维活动引申到多项思维中去。
36. 课后听了老师们对我这节课的点评,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觉得这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足:
37. 我想,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并不只是“头悬梁、锥刺骨”的坚强毅力,还要有跳出书本之外,“打破砂锅问到底”和“不到黄河不罢休”的探索意识和顽强彻底的学习恒心。
38. 骨干教师示范课听课的总结相关 文章 :
39.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40. 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1.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42. 本节课,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没有准备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学生比较两个面积大小的时候组织不是很好,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有的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面积比较的四种方法,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以后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就使用多媒体,这样能给学生直观认知,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3. 二两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份和两份,每个小组各分得几棵?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并掌握了运算方法。最后我又进一步设疑,“按比例分配”和“平均分”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过讨论,大家终于领悟到两种分配方法都是有条件的,“按比例分配”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而“平均分”又正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44. 一、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45.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好办法--在上边画个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46. 什么是面积?
47.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8. 大家开始解答第二个问题--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为什么?这个问题争论得也很激烈。一个学生说:“大海的面是平面,因为地图上就是那样画的。”另一个学生说:“大海的面不是平面,是曲面,因为地球仪上的海是曲面。”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为学生指出了思考问题的方向:“那么你们再想一想,地球实际上是什么形状呢?”大家马上找到了答案。
49. 由于目前多采取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时,力求多变,吸引学生注意力;针对专业特点,插人较多实物及录像资料,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50.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