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高中化学核心知识点精要:必修课精华总结

面书号 2024-12-30 11:38 33


1. 三、物质检验

2. 方法2将未知液滴浸入干红色石蕊试纸上未知液滴。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3. 常见正盐如:NaCI CH3COONH4 K2SO4 Ca(NO3)2

4. 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度,元素价格最高;替代反应。

5. 核素:一种具有一定数量质子和一定数量中子的原子。

6.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依据:

7. 注意:Fe3O4+ 8HCI=2FeCI3+ FeCI2 + 4H2O

8. B、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H 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 等

9. B、非氧化还原反应

10. 常温常压下气态有机物:1~4碳原子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11. 方法3用干净的玻璃棒蘸未知液滴pH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以了解溶液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 的存在。

12.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3. 失去电子化合物-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还原)

14. 六、看与量相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15. 1定义:酸酐就是含氧酸脱去一分子或者几分子水剩下的部分

16.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 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18. 常见:CaO Fe2O3 CuO Na2O

19.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20. 二、看能不能写离子方程: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

21. 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能否在水溶液中导电或熔化。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导电。③并非所有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

22.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装有少量待测试液体的试管中振荡。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盐。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23. 酸(H )检验。

24.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量逐渐增加——→逐渐增多

25. 能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醇、醛、含不饱和碳键的有机物、酚(酚)。

26. 学好化学,其次要多做题

27. 物质的化学变化

28. 离子反应

29. 拆卸:将易溶于水和电离的物质拆卸成离子形式

30. 原子半径——→逐渐降低,获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31. D、复分解反应(AB CD=AD CB)

32. 化学键

33. D、氧化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34. 常见:SiO2 SO2 CO2 SO3等

35. A、化合反应(A B=AB)B、分解反应(AB=A B)

36. 强酸制取弱酸: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复分解反应,这里就要注意,与初中不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沉淀、气体或者弱电解质生成)

37. ①当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氢气从多到少释放:Al>Mg>Fe>Zn。②不同质量的酸与足够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氢就越多。③同一种酸的质量与不同金属的足够反应,释放出同样多的氢。

38. ①质量数==质子数 中子数:A==Z N

39.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很难替代氢;

40. 将少量硝酸银溶液倒入少量待测试液体的试管中振荡。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41.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型可分为:

42.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43. 检查方程式两端原子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44.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加,吸引力增加,减少原子半径(次要因素)

45. 第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46. 看化学术语是否正确:化学类型、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47. 需要积累:H3PO3为二元酸,H3PO2为一元酸,如果还想深入学习,应该掌握从磷酸开始的结构式

48. A、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9.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50. (

51. 注意:CO2通入到氯化钙或者氯化钡溶液中不反应

52. 能与氢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三、油酸甘油酯等。

53. 原因是: H2CO3>HCIO>HCO3-

54. C、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H 和OH-、CH3COO-,OH-和HCO3-等。

55. ②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56.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57. 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58.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装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证明H 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