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掌握三国鼎立歇后语,轻松提升历史文化素养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1-10 12:09 0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片被历史长河浸润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今日,让我们轻扣历史之门,探寻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感受三国英雄的豪情壮志,一同踏上这段波澜壮阔的旅程。

1. 有一次,谢鲲领着谢尚去会见客人。客人们见这个小孩长的很聪明可爱,就向他提出一个个问题来考他。小谢尚对答如流,谁也难不倒他,客人们不住嘴地称赞他。

2.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3.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4. 关羽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

5.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6.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7.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8.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9. 孔融除了作政论,还能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10. 关于何晏的皮肤白皙,还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许多人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设了一个局来验证此事。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急召何晏进宫。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乃是出自天然。

11.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12.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13.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14.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5.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16.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17.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18.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19.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20.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21.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2.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23.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24.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25. 谢尚八岁的时候,他父亲谢鲲当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长官,权势很大。因此,不少人都来奉承巴结谢尚的父亲,家中的宾客来往不绝。

26. 孙权病故以后,9岁的孙亮即位,遗嘱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和孙弘、孙峻等辅佐。孙弘仗着自己与王室的密切关系想独掌大权,策划除掉诸葛恪,不料孙峻站在诸葛恪一边,密报诸葛恪,诸葛恪闻信将孙弘诱到将军府,一刀拿下。

27. 聪明人的身上,经常会被附会许多神奇怪异之事。《太平广记》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逐之。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舡于大桑树。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臞。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权命煮之,焚柴百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献之人仍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取,煮龟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也。——这里对于诸葛恪广闻博识的描写,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28.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9.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30. 魏国反击,诸葛恪不敌,退至长江沿线。吴军连病带伤折损无数,幸存者也是怨声载道。诸葛恪还不服输准备再战,后来在孙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诏书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31. - 榜眼 十二级 12-

32.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33. 颜回是古代有名的聪明少年,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学生。谢尚觉得自己比不上颜回,那个人的夸奖也太过分了。于是,立即站起来反驳他说:“满座上的人,没有一个比的上孔夫子的,哪里来的颜回?”

34.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35. 经过这次惨败,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责之声,孙峻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诸葛恪取而代之,东吴政权从此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36.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37.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38.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39. 蒋干访周瑜——自找麻烦

40. 小聪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

41.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42.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43.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44. 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45.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46. 谢尚对人们的赞扬心理有数。他知道有些人是出于真心;有些人是出于应酬场面,随声附和;而更多人则是为了向父亲讨好,而过高地赞扬自己。

47.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48.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49.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50.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51.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52.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53.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54. 被胜利和崇拜灌晕了的诸葛恪再次征集了20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了,诸葛恪那种浅层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决胜千里。战争拖延了四个月,吴军伤亡惨重,又瘟疫流播,败局已定。诸葛恪出于虚荣心理,对将军朱异都尉蔡林等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仍然逼迫将士负病攻城,结果军心大乱,减员严重。

55. 张飞睡觉——不闭眼

56.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57.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58.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59. 阿斗的江山——白送

60. 何进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而且从小聪明伶俐。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61.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62.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