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陈继儒智慧,助你修身养性》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1-10 08:11 0


探寻智慧之光,修养身心之道——

1. 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2. 当有人的时候,把爱舍弃出去,事业就来了。这叫博爱领众。

3. 修行人,主要能忍骂忍打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

4. 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往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5. 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6.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7.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8. 当没钱的时候,把勤舍得出去,钱就来了。这叫天道酬勤。

9. 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10. 当有钱的时候把钱舍得出去,人就来了。这叫财散人聚。

11. 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12. 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13. 佛家警示凡人的人生箴言:

14. 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15. 有所执着,就是人心。无所执着就是道心。

16. 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17. 人生只有经历酸甜苦辣,才懂得人间的味道,因此也必须学会珍惜人生和珍惜感情。

18. 当事业成功后,把智慧舍得出去,喜悦就来了。这叫德行天下。

19. 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0. 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1. 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2. 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23.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4. 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25. 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6. 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27. 人们最害怕的是无常变化,要学习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变化中另谋创新,并不是停留在变化的痛苦中。

28. 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非。

29.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30. 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31. 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32.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33.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34.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35. 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36. 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3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38. 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39. 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40. 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作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

41.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42. 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43.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44. 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45. 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46. 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47. 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48. 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49. 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50. 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51. 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52. 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