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1-09 22:35 0
在一文中,我们将踏上探寻智慧与宁静的心灵之旅。跟随这些简练的日常用语,让我们一同揭开生活的奥秘,感受内心的平和。

1.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 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3.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
4.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 《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鸷文》里还有很多,可以自己翻看。
10.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2.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3.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4. 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净。故令初学触事成非。不依经律。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
1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 "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
17.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9. 其生也莲花朵朵,其殁也行树重重,无一时不达莲邦,无一念不依慈父。
20.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1.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22.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3.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24.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为人己愈多。
25.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2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7.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28. 《寒山拾得问对录》 :
2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1.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2. "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
33.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4.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5.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6.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8.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9.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4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1. 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4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4.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45.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6.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
47.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8.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49. 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5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1.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52.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3.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4.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5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6.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8.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60. 人人分上。本有弥陀。个个心中。总为净土。了则头头见佛,悟来步步西方。
61.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2.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63.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4.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5.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66.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7. 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非从外得。
68.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70. 香象渡河。一举洪名超二死。迦陵出壳。千称嘉号压群音。下情唯忖以难思。一念回光而易往。究竟不居心外。分明只在目前。
71.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2.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