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1-09 22:29 0
经典,掌握智慧人生秘诀》

1.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鲁迅《阿Q正传》
2.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鲁迅《朝花夕拾》
3.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4.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5. 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终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人生之路。——鲁迅《朝花夕拾》
6.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鲁迅《呐喊》
7. 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学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纪初,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8.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9.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鲁迅《朝花夕拾》
10.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鲁迅《野草》
1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鲁迅《伤逝》
13. 但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口皇〕的一声,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鲁迅《阿Q正传》
14.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5. 主旨表述: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16. 她却是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所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鲁迅《伤逝》
17. 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鲁迅《朝花夕拾》
18.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鲁迅《朝花夕拾》
19.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0.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1. 《朝花夕拾小引》里说:“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 ‘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22. 绝望正与希望相同,大恨恰恰是大爱的起点。——鲁迅《野草》
23.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4. “案头清供”这样简单,不过一段树干。在水的滋润下,生出翠绿新鲜的叶子,面对它,炎热的心境清凉了,纷扰中似乎真的可以寻出“一些闲静” 来。《朝花夕拾》便是在追怀儿时蔬果,早年旧事的时候,一篇一篇“枝叶青葱”起来的。
25.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鲁迅《朝花夕拾》
26.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朝花夕拾》
27.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鲁迅《野草》
28.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鲁迅《狂人日记》
29.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起来,是互相的嘲弄和悲哀。——鲁迅《朝花夕拾》
30.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1.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2.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3. 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鲁迅《彷徨》
34.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35. 当我失掉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鲁迅《朝花夕拾》
36.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上述的那两样,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我以为也行。
37.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鲁迅杂文选》
38.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彷徨》
39.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0.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2. 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鲁迅《朝花夕拾》
43. 有人说:鲁迅的文本犹如核桃,只要突破其坚硬外壳,克服一层文体的障碍,就会发现其内心与质地何等细腻、丰美。这样的话可以针对鲁迅的一些杂文,一些小说,尤其是散文诗《野草》。就《朝花夕拾》而言,它的细腻丰美领会起来并不特别有障碍。因为这本书或者说书中的多数篇幅,都没有“坚硬外壳”,《朝花夕拾》的多数篇目,语言准确平易,活泼灵动,甚至还保留了儿童的天真。这种语言,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具体流露,一个个饱满的字句,带着作者饱满的精气神,游刃有余的写法,又可以展现作者视野的宽度,他不是仅仅盯着一个点或一小片,而是纵横上下,掌控自如。我读到乔治·奥威尔的话:思维的浅陋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粗俗而有失精准;而语言的随意凌乱,又使我们更易于产生浅薄的思想。——《朝花夕拾》的语言,有随意的闲散笔墨,但并不凌乱,顺着鲁迅先生语言的路径,可以慢慢走进他丰沛的精神视野。
44.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做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现在的人不也是这样么?“将肉麻当作有趣”。夸张夸张夸张。一点都不可爱。——鲁迅《朝花夕拾》
45. 生活,原如鸟贩子手里的禽鸟一般,仅有一点小米维系残生,决不会肥胖;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门外,早已不能奋飞。——鲁迅《伤逝》
46. 闲笔不是漫无边际的东拉西址,不是没话找话勉强塞进文段里头废话空话。“闲”是行文时的从容心态,是文章舒适放松的体态。那些“没要紧话”,作家写到一定程度才知道是极是难得的,初学写作的人,往往把自以为重要的看得太重了,每一笔都要跟主旨密切相关,不敢稍微懈怠,不允许自己信马由缰,结果文笔僵硬,失去细枝末节的精致与趣味,读者看来,也感觉作者心态窘急,不留余地,感觉“应试作文”一样,敷衍故事,看着累。只有真正成熟的作家,才会慢慢意识到,能写“闲笔”是难得的境界,是一种文笔自信。同样,能领略作者悠闲笔墨的趣味与深意,能从容阅读文章的枝枝叶叶,也是成熟读者的标志。
47.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呐喊》
48.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鲁迅《朝花夕拾》
49.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
50.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51. 卡夫卡的名言“情感的枯燥掩藏在热情洋溢的风格背后”。那么陈厚的,活色生香的感情,跟朴素诚恳的文字在一起。在随意涉笔的点点滴滴。
52.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个夺取它的生存。——鲁迅《野草》
53.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54.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鲁迅《彷徨》
55.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6. 娓娓道来,不急不躁。散文的妙处不在于叙说缜密完整的故事,却十分在意叙说的真诚和语调的亲切,也就是说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和情怀,一种神秘解难的东西从作家性灵中流出,它反复出现,回环不已,让读者感同身受,跟随闲散自在的文字,作精神漫游,处处流连,处处风景。
57. 冰的针刺着我的灵魂,使我永远苦于麻木的疼痛。生活的路还很多,我也还没有忘却翅子的扇动,我想。——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鲁迅《伤逝》
58.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鲁迅《野草》
59. 谎语当然也是一个空虚,然而临末,至多也不过这样的沉重。——鲁迅《伤逝》
60.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鲁迅《野草》
61.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鲁迅《野草》
62. 我以这一从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鲁迅《野草》
6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4.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65. 即使在这篇《小引》中, “水横枝”也不是非写不可的东西,或许只是恰巧书桌上陈列着一段,信手拈来,似无深意。但细心的读者会记住它。“水横枝”似乎隐喻了《朝花夕拾》的内容和风格。
66.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67.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68.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鲁迅《野草》
69.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70.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自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腐朽。——鲁迅《野草》
7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72.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鲁迅《阿Q正传》
73. 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鲁迅《阿Q正传》
74. 鲁迅在病重期间写的杂文《“这也是生活”……》中又强调说:“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75.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76.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77.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78. 闲散。轻盈。有趣。——锋芒隐在某些篇目的某些段落字句里,尤其《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几乎是面含微笑写的,展现一个幼童一个小学童简单快乐的生活,追怀中童年的人事景物,纯净透明。
7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像一段青葱可爱“水横枝”,水横枝的美,更在枝枝叶叶间。
80. 朝花夕拾是一句美丽的名言,半个世纪以前,它被伟大的四十七岁的鲁迅撷作书名,从此脍炙人口,被人喻为读旧时的收藏。其时,鲁迅斯时尚未到夕,尚以壮年的身心与人奋战正酣,他之为朝花乃是儿时,“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我思想的蛊惑。……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我们这一套书的读者当然就更年轻了,虽然那么"朝“,较之鲁迅那贪吃鲜美可口的罗汉豆的”儿时“略长了几岁,但是你们远未到夕,仍处于氤氲而蓬勃的朝气中,因之我们决定变”夕“为”惜“,劝君惜读当年书,号召年轻的学子们重温学子的旧梦。”旧来的意味“如同初恋,那是要哄骗人的一生,使其时时反顾的,更何况被选入课本的文字,无论诗文小品,也无论古今朝代,大抵都是些名师大作,比罗汉豆们更有咀嚼和回味的价值,这便尤其有惜而拾之的必要了。
81.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了,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呐喊》
82. 散文中的任心闲话,就有枝枝叶叶的性质。没有这些枝叶,散文的美会流失很多。
83. 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鲁迅《朝花夕拾》
84. 从来如此,那便对么。——鲁迅《狂人日记》
85.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86. 我们的古人又造出了一种难到可怕的一块一块的文字;但我还并不十分怨恨,因为我觉得他们倒并不是故意的。然而,许多人却不能借此说话了,加以古训所筑成的高墙,更使他们连想也不敢想。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不过是几个圣人之徒的意见和道理,为了他们自己;至于百姓,却就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样,已经有四千年!——鲁迅《阿Q正传》
8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8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