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掌握佛语智慧,提升心灵修养指南”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1-05 05:04 3


1. 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

2. 菩提萨多,以般若菠萝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3. 有些不是佛经中的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4. 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5. 古人曰: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有的人心中只有钱财名位,自私,我执及我见。做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大格局,要能包容众多的不同及开阔的心量。

6. 人的一生,没有谁事事得意,处处风光。告诉自己,淡然一些,看开一点,生活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淡然而简单,这样你会愉快些。没有人知道,痛苦会在哪个时段出现,也没有人清楚,烦恼会在哪个地方出现。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们应做的,就是珍惜拥有。

7. 每个人都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快乐,不论佛学修行还是消除烦恼、找到幸福,最先做的都不应是念"阿弥陀佛"或是空想,而应是完成一个人在世上应该做好的事。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圆满了,才能体悟寻常生活的真谛,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安住于世间,寻获快乐。

8. 没有专横自主之心,经常以谦逊的标准要求自己。

9. 没有琪花瑶草的贵气,却蕴藏风雪不折的坚贞,野火不灭的根须,年年知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台阶,不入惆怅客青帘。禅坐于这川烟波的氤氲中,倾听溪涧流水潺潺,静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鹤归来。

10.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2. 佛曰:“寻根。”

13.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14. 排解;抱怨的时候,换个方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

15.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16. 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了,这说明"生则必死";四。亲朋好友都离散了,这说明"聚则必敞"。真是诸法无常啊。

17.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和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18. 对分内之事,亲手料理,以洁净卫生、香甜可口的饭食供养公婆、父母,供养佛法僧以及老师、朋友。

19. 只是表面的念诵经典,象征的外在行为,而不能正确地净化自己的心,得到成果??这就是错看事实!

20.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21.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22. 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23.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4.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25. 有的人很会骂人,骂得对方心痛得来比刀割还难受。"看我把他痛骂一顿,他已经几天吃不下饭",却得意洋洋的,很高兴。但是,你结果是受地狱报,受了之后即使到了人间,听到的声音都是违意声,都是不称心的声,都是说你不好的声音。那是果报。

26.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7. 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与周围的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磕磕碰碰,沉溺于这样的小事中不能自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还会因此少得很多快乐。我们要学会记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忘却自己的不满之心,如此便能活得自在、轻松,能够坦然地面对旅途中的风风雨雨。

28.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29.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30. 在无知、贪婪心的驱使下,把心思、精力与钱财浪费在表面的虚荣上,到头来自己不但没有获得多少实际的利益,反而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习惯性浪费的坏毛病,不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大量消耗社会宝贵的资源,是一种彻底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值得人们去反思。我深信:就地球现有的资源而言,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然而永远无法满足人心的贪婪、人性的虚荣与习惯性的浪费。

31.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32.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33. 我们的心是很难抑制的??它无时无刻动念轻躁,难以调御??但我们得先调御这颗心,然后才能一劳永逸地永远安详快乐。

34. 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35.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6. 多看些阳光、健康、快乐、温暖,不是世界温暖了,而是自己的心温暖了。是非还在,恩怨还在,换个心态,就又是另一番风景。走在山水间,结些山水缘,让我们的心灵充满山水的清新与静幽。

37.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8. 若一个人很小气,那他一定爱精打细算,很少乱花钱,能够为家里节省开支。

39.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40.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41. 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事佛经》

42. 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辩,沮丧与昏沉,眷恋,以及犹豫不定,要知道这五种情绪是大盗贼,他们**了你无限的增上财富。

43.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44. 若一个人没有德行,他们认为,那么才能再高也难以实现,任何事务都不能交给这种有才无德的家伙去办。

45. 人生是短暂的,时间是宝贵的,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现理想的人生。

46. ??——毕淑敏,《爱怕什么》

47.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提本无树,铜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密多时,

48. 问曰:“人为何而活?”

49.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0. 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51. 一切福业事,比慈心解脱,于十六分中,亦不能及一。于一有情所,能修慈善心,其福尚无边,何况于一切!《本事经》卷二

52.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53.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5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5. 人心如水,缘来是船,若不能相随一生,何不静享岁月。人生如流云,世事同飞鸟,鸟来同欢乐,鸟尽归自然。怀随缘之心,自在安稳;守随缘之态,静谧优雅。心若无求,万物皆美,岁月沉香,只愿如水……

56. 培养应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理解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57. 记住:有时得不到也是一种幸运。少了居高的自得与荣耀,亦少了暗处飞来的冷箭与不测;平缓处好行船,激流中易沉舟;欲壑太多,身心常倾斜,平淡度日,多颐养神经;狂饮攫食病变至,粗茶淡饭疾患远;深爱之人伤处深,随遇而安痛时浅。得到时,要保持平常心,失去后,要维系平常心,人生方可少些颠簸。

58.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59. 故知般若菠萝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60.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61. 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无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己,悟人般若应用现前。

62. 富有是命运的一个奖励,奖励过去的勤种善因;贫穷是命运的一个提醒,提醒得果当自今天始,努力为明天耕耘。无论贫富,都值得你对命运心存感激。

63. ----

64.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65.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66.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67. 佛经上说"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静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这是禅者的安贫乐道。翻开禅史,会发现有的禅师,下一顿的饭还没有着落,却仍然悠闲地说:"没有关系,我有清风明月。有的禅师,则是皇帝请他下山却不肯,宁愿以山间的松果为食,与自然同在。正所谓:"昨日相约今日期,临行之时又思维;为僧只宜山中坐,国事宴中不相宜。"

68. 相生,不一定就好。因为贪生缘于怕死,太弱才会求生,吃饱了不求食,只贪泄;相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能者多劳,没有能量根本就无从折腾,对手对你的打击大小取决于你的实力!

69. 佛曰:“寻找自我。”

70. 平时,我们谈生论死,侃侃而谈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时,我们谈名利如浮尘,恨不得视之为粪土。但是当死亡的恐惧、浮名的诱惑摆在眼前时,我们是否还能够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从容对待呢?

71.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72. 佛曰:“不可说。”

73.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74. 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藕益大师《阅藏知津叙》。注:不调理饮食,病患必生,不阅三藏经典,智慧之眼就会蒙昧。

75. 虽舍小杂乐,当得清净大乐;舍颠倒虚诳乐,得实乐;舍系缚乐,得解脱乐;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五

76.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77. 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78.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79. 人问:"何为友?"禅师示:"友分四种:一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二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远,送翠成荫。四如地,一粒种百粒收,默默承担。"人低头见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镜。

80.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81.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82. 以怨报德的人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他对待人类可能比他对待自己的恩人还要恶毒,因为世人没有施恩于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配生活在世上。

83. 在无限的生命中,我们都互相做过父母、亲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84.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85. 无住相布施等心行布施,奉诸得道者,亦敬诸天人,是为最吉祥。

86.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标签: 佛语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