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曾国藩名言精选,智慧警句集锦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1-02 00:49 0


探寻智慧之光,解码神秘世界——揭秘曾国名言精选,智慧警句集锦。

1.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

2.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曾国藩

3.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 藩

4. 1868年58岁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5. 1855年45岁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6.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曾国藩

7. 1838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8. 1842年32岁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

9.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10.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11. 网罗培育

12.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

13.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14.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曾国藩

15.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曾国藩

16. 1852年42岁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0月取决岳州。

17.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 两截人矣。 曾国藩

18.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曾国藩

19.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 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曾国藩

20.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曾国藩

21.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22.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23. 1865年55岁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踪。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24. 1811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25.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曾国藩

26.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27. 1853年43岁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28. 1841年31岁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29.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 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曾国藩

30.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 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曾国藩

31. 1843年33岁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32.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曾国藩

33. 1839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34.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5.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咸、同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36.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 见人有失意事, 便当生怜悯心。 皆自己真实受用处。 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

37.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曾国藩

38. 1848年38岁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39.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 但必不得已而后用。 专意利人而用, 谓之圣贤。 可不必用而用, 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曾国藩

40. 1846年36岁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41. 1871年61岁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11月抵上海。

42.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3.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曾国藩

44.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