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1-01 20:18 1
月圆人团圆,诗意盎然漫月情。今夜,且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份宁静而又温柔的月光之中,细细品味那一份淡淡的乡愁与温馨的团圆。

1.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2.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
4.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 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 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0.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1.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2.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3. 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4. 中秋佳节作为第二大传统节日,古时的文人骚客便对其尤为钟爱,留下了不少传世诗篇,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15. 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6. 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7.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8.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9. 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0.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1.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3.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24. 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5.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6. 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 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8.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9. 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0. 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3.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34.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35.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6.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7.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8.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39. 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