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奕者专心致志,弈秋诲之,专心者胜。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1-01 20:17 1


开篇,孔子以诚挚之心,讲述春秋之变,专志者胜。

1. 《学奕》原文与注释

2. 之:的。

3.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4. 【注释】

5. 援:引,拉。

6. 译文

7.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 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

9. 弓缴:弓箭。

10.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1. 其:其中。

12. 弗:不如。

13. 为是其智弗若与:能说这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14.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导两个徒弟下棋,其中一人十分认真,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高。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15. 《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16. 弈:下棋。(围棋)

17.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18.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9. 通国:全国。

20.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1. 曰:说。

22. 关于《孟子》

23.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弟子观察孟子言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

24. 之:谓,说。

25. 《学弈》

26. 启示

27. 矣:了。

28.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29. 以为:认为,觉得。

30.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31. 诲:教导。

32. 思:想。

33. 使:让。

34. 鸿鹄:天鹅。(大雁)

35.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世称“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魏、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善于用比喻说理,书中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6. 通:全。

37. 本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38. 善:善于,擅长。

39. 将至:将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