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登黄鹤楼,观天下景,诗意无限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1-01 18:16 0


登黄鹤楼,观天下景色,诗意无限。

1. 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2. 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3.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 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5.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王之涣,字季凌,并州人。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诗作用词十分朴实。他的造境极为深远,令人置身于诗境之中。

8.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

9.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10. 【唐】·王之涣

11. 出自:《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12.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

13.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14. “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

15.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16. 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17.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1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9.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