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0-31 20:50 0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姓名如同一叶扁舟,承载着智慧与梦想。让我们以“庖丁解牛”的哲学精神,探寻人生智慧的指引,开启一段探寻生命奥秘的旅程。

1. 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 五十八、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3. 五、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 三十二、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5. 十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6. 三十一、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7. 六十二、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8. 六十五、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9. 四十一、译文: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10. 九、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11. 二十、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12. 十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3. 五十六、译文: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
14. 三十六、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5. 二十八、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6. 六十一、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17. 二十一、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18. 五十三、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9. 六、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0. 三十四、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可玩物丧志。
21. 四十七、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22. 二十三、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23. 六十七、译文: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24. 二十四、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25. 三十、译文: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26. 四十四、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7. 五十五、译文: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8. 十、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9. 二十二、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30. 三十八、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31. 五十二、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32. 四十八、译文: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33. 六十、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